39健康

脾寒胃热吃什么中成药好

荀谷 中医内科
吉林市人民医院 三甲
咨询

脾寒胃热一般可以遵医嘱服用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香砂养胃丸、温胃舒胶囊、人参健脾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1.附子理中丸:该药物具有温阳祛寒、补气健脾的功效。如果患者存在脾胃虚寒的情况,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此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附子理中丸进行治疗,通常具有一定的作用。

2.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由人参、茯苓、山药、白扁豆、莲子肉、砂仁、桔梗、甘草等组成,具有益肺气、止泻痢、除虚烦的作用,对于脾虚湿盛引起的泄泻、肢倦乏力、心悸不宁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3.香砂养胃丸:香砂养胃丸主要成分有木香、砂仁、陈皮、厚朴(姜制)、苍术(炒)、广藿香油、茯苓、泽泻、豆蔻、香附(醋炙)、枳实(炒)、生姜、大枣、炙黄芪、党参、炒麦芽、炒山楂等,具有温中和胃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胃痛、痞满,症见胃痛隐隐、脘闷不适、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等病症。

4.温胃舒胶囊:温胃舒胶囊是一种中成药制剂,主要是由党参、附片、肉桂、山药、玄胡索、白芍、当归、山楂、乌梅等中药材组成,具有温胃止痛、降逆止呕、健脾行气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胃炎以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所导致的胃痛、胃胀、嗳气、反酸、纳差、消化不良等症状。

5.人参健脾丸:人参健脾丸是由人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砂仁等多种药材组成的中成药,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肢倦乏力、恶心呕吐、咳嗽痰多等症状。

建议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维护身体健康,促进病情恢复。若服药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2023-11-01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胆热脾寒吃什么中成药
胆热脾寒可以考虑服用龙胆泻肝丸、清肝利胆口服液、胆宁片、舒胆片、熊去氧胆酸等中成药进行调理。由于胆热脾寒属于中医诊断,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 1.龙胆泻肝丸 龙胆泻肝丸可用于治疗肝胆实火上攻引起的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等症。其具有清肝胆、利湿热的功效。本品宜空腹或饭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服药期间应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及饮酒。 2.清肝利胆口服液 清肝利胆口服液适用于肝郁气滞、湿热未尽所致的右上腹疼痛、痞满不舒、口苦尿黄。本品有疏肝利胆、清热解毒的作用。服药时应注意可能出现的消化道不适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3.胆宁片 胆宁片对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以及高血脂症所引起的消化不良、胁肋胀痛、嗳气呕吐、烦躁易怒、便秘等病症有一定的缓解效果。该药能够消胀止痛、清肝利胆。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服药期间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 4.舒胆片 舒胆片可改善胆石症、胆囊炎引起的心烦不宁、胸胁胀痛、脘腹痞满、嗳气纳差等不适症状。此药能清热化湿、疏肝利胆。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难消化的食物。 5.熊去氧胆酸 熊去氧胆酸主要用于胆固醇结石的溶解排泄,也可用于胆汁淤积性疾病的治疗。其可以促进胆汁分泌,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从而起到溶石的作用。建议患者餐间服用熊去氧胆酸,以减少胃部不适的发生概率。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现皮疹或其他过敏反应的症状,则需立即停药并就医处理。 以上提及的所有药物均需要经过医生指导后进行使用。在治疗胆热脾寒时,除上述药物外,还可遵医嘱使用茵陈蒿汤加减,方剂中包括茵陈、栀子、大黄等中药,具有清利湿热的功效。患者平时还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脾胃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