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医讲的吊气是什么

符奇 中医内科
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咨询

吊气一般是指断气,中医讲的断气,通常是指人体出现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等,需要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进行具体分析。

1、气虚证

气虚证是指人体元气不足,使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减退,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气虚表现,如面色苍白、呼吸微弱、神疲乏力、头晕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补气药物进行治疗,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可补气益血,缓解不适症状。

2、阴虚证

阴虚证是指由于阴液不足,使阳气相对偏亢,出现阳气偏盛的虚热状态,多由于热病、久病导致,也可能是由于情绪因素、房事过多导致。患者可能会出现五心烦热、盗汗、口燥咽干、头晕耳鸣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滋阴药物进行治疗,如麦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可滋阴益气,清热生津。

3、阳虚证

阳虚证是指阳气不足,使机体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减退,患者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畏寒肢冷、小便清长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附子理中丸、桂附地黄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可温中散寒,健脾补胃。

除此之外,也可能是湿气重、血虚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患者尽早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23-07-26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中医讲梅核气什么症状
梅核气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吞咽困难、咽部梗阻感、声音嘶哑,常伴有情绪抑郁,建议就医中医诊所进行诊治。 1.咽部异物感 梅核气多由情志不畅、肝郁气滞等原因导致咽喉部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此时痰凝于咽喉,使患者出现异物感。此症状主要表现为喉咙中存在一个无法通过咳嗽或饮水消除的固体物体的感觉。 2.吞咽困难 吞咽困难可能是由于梅核气引起的食道痉挛或肌肉功能障碍导致的。当梅核气影响到食管时,会导致其运动异常,进而引发吞咽困难的症状。这种症状通常发生在进食固体食物时,患者可能会感到食物卡在了喉咙处,难以下咽。 3.咽部梗阻感 梅核气可引起局部黏膜充血水肿和增生肥厚,从而产生压迫感。当患者的咽部受到炎症刺激时,会引起局部黏膜肿胀,导致咽部空间狭窄,进而产生梗阻感。这种感觉可能伴随有窒息感或呼吸急促,在安静状态下更为明显。 4.声音嘶哑 梅核气若长期未得到有效的治疗,病情进一步发展,则会累及声带,导致声带受损而发生病变,引起声音嘶哑的情况发生。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或者间歇性的声音沙哑,严重时甚至无法正常发声。 5.情绪抑郁 梅核气的发生和发展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长期的情绪抑郁会导致气机郁结,进而诱发或加重梅核气的症状。患者常伴有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可能导致自主神经系统的紊乱,进一步影响咽喉部的生理功能。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可以进行喉镜检查以评估咽喉部情况,必要时还可配合医生进行心理评估测试。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半夏厚朴汤、逍遥散等中药方剂进行调理。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的精神压力,可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放松心情。
中医讲的气虚是什么
中医的气虚是指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以及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现象。对于引起气虚的原因、症状以及调理方法等如下。 1、原因 气虚是一种多发症,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劳伤过度而耗损,或久病不复,或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减退,气的生化不足等所致。还因为营养不良、年老虚弱、大手术后及疲劳过度。如果饮食失调或者思虑过度,也会导致脾胃功能的损伤,容易引起气虚症状的出现。 2、症状 气虚会表现容易出冷汗,面色苍白,身体弱不禁风、虚弱,有时四肢会感到无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等症状。 3、调理方法 气虚的调理主要以补气为主,肺气虚治疗主要补益肺气,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方剂如四君子汤或玉屏风散加减调理。肾气虚治疗主要是补肾益气,可用肾气丸调理。肾气不固的治疗主要是补肾固涩,可用金锁固精丸、缩泉丸等治疗。脾气虚者可使用健脾益气的六君子汤进行调理。心气虚的治疗主要是补益心气,可用四君子汤、养心汤进行调理。 气虚体质的患者要多注意各种营养的补充,可以多吃豆类,多吃高蛋白质的食物。重要的还是要保证良好的休息,有利于病情的恢复。也可以进行一定量的运动,比如散步、慢跑、瑜伽等,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