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心慌手心发热怎么回事

岑嘉 中医内科
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咨询

出现心慌、手心发热的症状时,可能与阴虚火旺、气血不足、肝郁气滞、湿热内盛、阳气亏虚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诊断,明确具体原因后可遵医嘱进行治疗。

1.阴虚火旺:通常情况下会耗损体内津液,并导致体内阴阳失调,从而引起一系列不适症状,如心慌、手心发热等。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药物进行调理。

2.气血不足:由于长期饮食不当或者久病不愈等原因,可能会导致脏腑功能衰退,进而使患者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表现为多梦失眠、精神萎靡等症状,还可能出现心慌、手心发热的现象。此时可以在专业中医师的辨证下服用八珍汤、人参归脾丸等补益气血的人参药方进行改善。

3.肝郁气滞:由于情绪抑郁、外邪侵袭等因素,会导致肝脏失去疏泄功能,进而造成肝郁气滞的情况发生,也会引起上述情况。一般还会伴有胸闷、胸痛、头晕目眩等症状,可遵医嘱服用柴胡舒肝丸、逍遥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4.湿热内盛:若长时间生活在潮湿环境中,则容易导致湿邪侵入机体,无法完全排出体外,逐渐形成湿热之邪,导致湿热内盛的情况发生。当湿热邪气蕴结于手足三焦经时,就会引发手足心热、小便短赤、身重疲乏、腹胀纳呆等症状。对此可遵医嘱服用龙胆泻肝丸、二妙丸等具有清利湿热功效的中成药进行调理。

5.阳气亏虚:如果经常熬夜或者是喜欢吃一些寒凉的食物,比如雪糕、冰镇西瓜等,就容易伤及体内阳气,导致阳气亏损,不能温养四肢百骸,致使手脚心发热,还可伴随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性欲减退等情况。此时需要遵医嘱应用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合理饮食,尽量以清淡食物为主,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还需做好保暖措施,适当添加衣物,以免加重病情。

2024-05-15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手心发热头晕怎么回事

手心发热头晕多考虑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肺炎、急性胃肠炎等疾病导致的,建议患者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不同的治疗。

1、上呼吸道感染

可能是由于受凉、淋雨、气候突变、过度疲劳等因素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咽痛、头痛、发热、乏力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头孢克肟胶囊、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温水浴、使用退热贴等方式来缓解症状。

2、肺炎

肺炎一般是指肺泡、远端气道以及肺间质的感染性炎症,可能与病原微生物、物理化学因素、免疫损害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拉定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局部冷敷的方式来缓解症状。

3、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可能与细菌感染、饮食不洁、腹部受凉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如果腹泻的情况比较严重,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脱水的情况。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盐酸洛哌丁胺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可以通过静脉补液的方式来缓解症状。

除此之外,还可能是由于中暑、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医,明确疾病,对症治疗。

午休手心发热怎么回事?
午休手心发热可能是阴虚内热、气血不足、脾胃功能虚弱、肾阴虚、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阴虚内热 阴虚内热是由于体内阴液亏损,导致阳气相对偏盛而出现的一种病理状态。当阴液亏虚时,不能制约阳气,使阳气浮越于外,从而引起手心发热。此类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滋阴清热类药物进行调理,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 2.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散热功能,从而引起手心发热的症状。针对气血不足的情况,可以采取饮食调整和适量运动相结合的方式改善,日常可适当进食红枣、阿胶等食物,还可通过慢跑、打太极拳等方式增强体质。 3.脾胃功能虚弱 脾胃功能虚弱可能会影响消化吸收,导致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进一步发展为阴虚火旺证,表现为午后潮热、手足心热等症状。对于脾胃功能虚弱者,可通过服用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等中药方剂来健脾养胃、调和阴阳。 4.肾阴虚 肾阴虚会导致肾水不足,无法上承滋养心火,导致心火偏亢,从而引起手心发热的现象。此类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滋补肾阴类药物进行调理,比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 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甲状腺激素产生过多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因此会引起体温升高的现象。患者需要遵医嘱口服抗甲状腺药,如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以控制甲状腺激素水平。 建议关注睡眠质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例如血常规、甲状腺功能测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