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治疗胃嘈杂嗳气的中药

杨为 中医内科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三甲
咨询

胃嘈杂嗳气在中医上通常是指脾胃不和、肝胃不和、脾胃虚弱等,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香砂养胃丸、人参健脾丸、附子理中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1、香砂养胃丸

香砂养胃丸主要由木香、砂仁、甘草、半夏、醋香附、枳实等中药组成,具有温中和胃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不思饮食、胃脘胀痛、呕吐酸水、不思饮食等病症。对香砂养胃丸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2、人参健脾丸

人参健脾丸主要由人参、白术、茯苓、山药等中药组成,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所引起的饮食不化、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等病症。对药物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3、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主要由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温中健脾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所引起的饮食不化、胸脘胀满、腹痛、呕吐泄泻等病症。对药物过敏者禁用,孕妇、儿童禁用。

除此之外,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在药物服用过程中,患者要严格遵照医生的医嘱,避免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出现身体不适症状。

2023-07-28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治疗嗳气频繁发作的中药
治疗嗳气频繁发作的中药可以考虑使用枳实、厚朴、陈皮、半夏、山楂等药物。但是嗳气频繁可能是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建议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获得适当治疗。 1.枳实 枳实味苦、酸,性寒,归脾、胃经。具有破气消积、化痰除痞的功效,对于嗳气频繁有一定的缓解效果。本品禁用于脾胃虚弱者,其气滞不运而胀闷满甚者忌用。 2.厚朴 厚朴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作用,主治胸腹胀满等症。阴虚津亏及内无湿热、咳嗽痰干、吐衄证慎服。 3.陈皮 陈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肺经。具有理气健脾、调中降逆之功效,主治呕吐、呃逆、嗳气等病症。凡属阴虚燥咳,舌红少津,不宜使用;也不宜过量长期服用。 4.半夏 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主治痰饮、眩晕、咳嗽、心下痞等症状。半夏畏生姜,忌羊肉。 5.山楂 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入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的功效,主治饮食积滞、泻痢腹痛、疝气痛、乳房痈肿等病症。山楂反人参、西洋参,故不宜与党参、黄芪、白术同用。 患者在使用以上提及的所有药物时都需要遵医嘱进行,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此外,嗳气频繁还可能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引起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后积极处理。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以减少胃肠负担。
胃嗳气的原因
胃嗳气可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食管反流病或胃癌导致的,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诊断和治疗。 1.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胃肠蠕动功能减弱、食物积聚在胃肠道中不能及时排出,产生气体并引起嗳气。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促动力药物进行改善,如莫沙必利片、多潘立酮片等。 2.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反应,炎症刺激会导致胃酸分泌增多,进而出现嗳气的症状。患者可遵医嘱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质子泵抑制剂来缓解症状。 3.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起胃黏膜炎症和损伤,导致胃排空障碍,从而增加嗳气的发生率。根治幽门螺杆菌通常采用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胶体果胶铋胶囊、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药物。 4.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或胃-食管连接部抗反流屏障异常,使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所致。胃内容物中的气体随着逆流进入咽喉部,引起嗳气。患者可以遵照医生的意见用H2受体拮抗剂如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法莫替丁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胃癌 胃癌患者的胃黏膜受到破坏,导致胃的功能受到影响,包括消化吸收能力下降以及胃运动功能减退,此时可能会出现嗳气的现象。针对胃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对于存在转移灶者还需联合化疗、放疗等综合手段控制病情发展。 建议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还可通过碳呼气试验检测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调整,避免食用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洋葱等,以减少嗳气的发生。
胃疼嗳气吃什么中药好?
胃疼嗳气可以考虑使用枳实、陈皮、厚朴、山楂、莱菔子等中药进行缓解。由于胃痛和嗳气可能是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建议就医以确定确切诊断并获得适当治疗。 1.枳实 枳实味苦、酸,性寒,归脾、胃经。对于积食引起的胃痛、嗳气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枳实具有破气消积的功效,但其性质峻烈,故脾胃虚弱者慎用。 2.陈皮 陈皮味辛、苦,性温,归肺、脾经。主治胸脘胀满、不思饮食等不适症状,能够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食欲。阴虚燥咳及吐血证患者不宜使用陈皮。 3.厚朴 厚朴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若因湿阻中焦导致的胃痛、嗳气,则可选用该药材进行治疗。厚朴有小毒,不可过量服用,否则可能会引起中毒反应。 4.山楂 山楂味甘、微酸,性微温,入脾、胃、肝三经。适用于肉食积滞所致的腹胀、嗳气等情况。凡见脾胃虚弱、呕吐泄泻、咳嗽痰多者忌服。 5.莱菔子 莱菔子味辛、甘,性平,归肺、脾、胃经。对于食物积滞于胃肠所引起的胃痛、嗳气等症状,能起到一定的调理效果。莱菔子需炒熟后应用,以利于有效成分的析出和发挥疗效。 针对胃疼嗳气的症状,建议患者平时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加重肠胃负担。同时还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