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为什么补气补血后饿得快

于勋 中医内科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 三甲
咨询

通常情况下,补气补血后饿得快,多考虑是药物作用引起的,但也不排除是饮食不当、脾胃虚弱、脾胃虚寒、气血不足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诊治。

1、药物作用

补气补血的药物主要包括人参、黄芪、当归等,服用后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食物消化,从而出现补气补血后胃饿的现象。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患者可以不用过于担心,也不需要特殊治疗。

2、饮食不当

如果患者补气补血期间,经常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加重胃肠负担,影响胃肠蠕动,从而出现胃部不适的情况。建议患者改变不良的饮食结构,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避免吃辛辣油腻食物进行缓解。

3、脾胃虚弱

如果患者存在脾胃虚弱的情况,会出现腹胀、大便稀溏等症状,还可能会伴随面色萎黄、身体乏力等症状。建议患者可遵医嘱口服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散等药物进行治疗。

4、脾胃虚寒

脾胃虚寒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当、过度劳累等因素引起的,患者一般会出现食欲减退、胃胀、胃痛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附子理中丸、香砂养胃丸等中成药进行调理。同时,也可以适当进食温补的食物进行改善,如羊肉、牛肉等。

5、气血不足

如果患者存在气血不足的情况,会出现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状,还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八珍颗粒、复方阿胶浆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适当进食红枣、桂圆等食物进行调理。

建议患者在用药期间饮食上尽量以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为主,避免进食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不适症状。同时,可以适当进行运动,如打羽毛球、慢跑等,能辅助增强机体免疫力。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还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2023-09-01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女人补气补血,吃什么补得快
一般情况下,女性补气补血可以适当吃红枣、猪肝、阿胶、桂圆等食物,也可以遵医嘱服用八珍颗粒、人参养荣丸、十全大补丸、乌鸡白凤丸等中成药。 1、红枣 红枣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食物,也属于中药,味甘,性温,归脾、胃、心经,具有养血安神、补中益气等功效。如果女性存在气血不足的情况,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身体乏力等症状,适当吃红枣可以为身体补充所需要的营养,也可以达到补气补血的效果。 2、猪肝 猪肝味甘,性平,归肝经,具有补肝明目、补血等功效。如果女性存在气血不足的情况,可能会出现目眩、萎黄等症状,适当吃猪肝可以达到补气补血的效果。 3、阿胶 阿胶味甘,性平,归肺、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润燥等功效。如果女性存在头晕眼花、心烦不眠等症状,适当吃阿胶可以缓解不适症状。 4、桂圆 桂圆味甘,性温,归心经、脾经、胃经,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如果女性存在气血不足的情况,可能会出现失眠健忘、面色萎黄等症状,适当吃桂圆可以达到补气补血的效果。 5、药物 如果女人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十全大补丸、人参养荣丸、十全大补丸、乌鸡白凤丸等药物进行治疗。上述药物具有温补气血的功效,对于治疗气血两虚引起的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等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另外需要注意食物只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不能治疗疾病。如果患者气血亏虚的情况比较严重,还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并治疗。
胃炎为什么饿得快
胃炎患者饿得快可能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导致的,也可能是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或糖尿病引起的。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食物消化吸收过快,进而引发饥饿感。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相应治疗。 1.胃酸分泌过多 胃炎患者由于炎症刺激会导致胃部蠕动加快,此时胃酸分泌增多,当食物被快速排空后,就会出现饥饿感。可以遵医嘱服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钠等质子泵抑制剂来减少胃酸的分泌。 2.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 胃黏膜是保护胃壁不受胃酸和消化酶侵蚀的重要屏障。胃炎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降低其对胃内容物的阻挡作用,导致饥饿感增强。针对胃炎引起的胃黏膜损伤,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胶体果胶铋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 如果患有胃炎,可能会引起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进而影响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使机体处于饥饿状态。对于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引起的饥饿感,可以通过碳水化合物类营养素补充剂如葡萄糖浆、麦芽糊精等进行针对性补充。 4.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血糖水平升高。高血糖状态下,身体无法有效利用摄入的食物,从而感到饥饿。控制糖尿病的关键是维持良好的血糖管理,这通常需要饮食调节和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等药物治疗。 建议定期监测食欲变化以及餐后血糖水平,以评估病情进展。必要时,可进行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等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