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患者出现输液后肌肉酸痛的原因较多,可能是药物不良反应、静脉炎、乳酸堆积、血管痉挛、软组织损伤等引起的。建议及时告知医生,由专业医生进行判断。
1.药物不良反应:部分注射针剂或者某些治疗疾病的药物,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有全身肌肉酸痛的情况发生。一般在停止使用该类药物以后症状会逐渐消失,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更换其他药物继续治疗。
2.静脉炎:如果选择的穿刺部位不对,或者是操作不当,有可能会导致局部感染,从而诱发静脉炎的发生,在炎症刺激下会出现疼痛、红肿以及皮温升高等现象,并且会在输完液体之后加重。此时需要遵医嘱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缓解不适,比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
3.乳酸堆积:由于长期不运动的人群,在短时间内大量输入葡萄糖注射液,使体内产生过多的乳酸而无法代谢掉,就会造成肌肉酸痛的现象。若无其他异常情况,则无需特殊处理,待液体完全吸收后即可恢复。
4.血管痉挛:可能与输注过快、温度低等因素有关,会引起血管收缩,进而引发上述表现。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注意保暖后可自行好转。
5.软组织损伤:若输注过程中不慎将针头扎入另一侧皮肤,就可能导致少量血液流入周围组织中,引起软组织挫伤,还可伴有淤血、水肿等情况。此时可以在受伤后的24小时内冷敷患处,以减轻渗出,但要注意避免冻伤。而在伤后24小时后再改为热敷,有助于促进瘀青和水肿消退。
此外,还可能与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有关。如果患者的不适感比较明显,应积极寻求医生帮助,以便于查明具体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