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时心率较低可能是由于运动强度较小、心脏储备功能较好、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迷走神经兴奋性升高、甲状腺素水平较高等因素导致。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明确具体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1.运动强度较小:如果患者的运动强度比较小,此时机体消耗的能量较少,则可使心跳减慢,从而出现心率较慢的情况。此种情况属于正常现象,无需特殊治疗。
2.心脏储备功能较好:若自身患有心脏病,在经过长期的锻炼后,其心脏储备功能会比较好,能够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血液和氧气,以满足日常所需,因此也会出现上述表现。
3.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通常情况下,当人体处于紧张状态或者情绪激动时,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进而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加快,起到保护作用。而跑步会导致全身肌肉活动增加,容易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从而使心率降低。
4.迷走神经兴奋性升高:迷走神经主要支配平滑肌、腺体以及血管等组织,具有抑制心血管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的作用。同时还可以维持内环境稳定。而在跑步过程中,可能会引起植物神经紊乱,促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升高,继而出现此类症状。
5.甲状腺素水平较高:由于甲状腺激素可以加速体内新陈代谢,所以本身存在该激素异常升高的患者,在跑步后也可因代谢过快而导致心率变慢。
此外,还可能与疾病因素有关,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的患者,在跑步时机体耗氧量减少,可能导致缺血缺氧等情况发生,进而引发不适症状。若停止跑步后心率仍无明显变化,或是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并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