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聚麦芽糖的危害

2024-01-05311人阅读
余帅

余帅 三甲

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 营养科

低聚麦芽糖属于一种食品添加剂,在适量摄入的情况下对人体没有危害。但如果长期大量摄入,则可能会导致肥胖、龋齿、胃肠道不适等危害。

1.肥胖:由于低聚麦芽糖中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分,如果过量食用可能导致体内热量增加,若无法及时被消耗就会转化为脂肪堆积在身体各处,从而引起肥胖的情况发生。

2.龋齿:因为低聚麦芽糖中含有的糖分较高,容易与口腔中的细菌产生反应生成有机酸,进而腐蚀牙齿而形成龋齿。

3.胃肠道不适:由于低聚麦芽糖是一种不易消化的食物,所以对于本身患有胃肠疾病的人群而言,过多进食后会加重病情,出现腹胀、反酸等症状。

4.影响钙吸收:此外,由于低聚麦芽糖还含有大量的单糖成分,这些物质进入人体之后会被快速地吸收掉,并且还会抑制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比如铁元素、锌元素以及钙元素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缺铁性贫血或者是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5.升高血糖:低聚麦芽糖虽然不是传统的高糖甜味剂,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升糖指数,因此不建议糖尿病患者使用。如果一次性吃得太多,也有可能会影响血糖水平,尤其是对于已经出现了血糖波动较大的人群来说,更容易诱发各种并发症。

综上所述,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吃太多的低聚麦芽糖,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另外,对于正处于减肥期间的人群也不宜多吃,否则可能会导致增肥。

举报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低聚麦芽糖的危害有哪些

低聚麦芽糖一般对人体没有明显的危害,但如果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胃肠道不适、龋齿、肥胖、血糖升高、过敏等。

1、胃肠道不适

如果患者过量食用低聚麦芽糖,可能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建议适量食用低聚麦芽糖。

2、龋齿

低聚麦芽糖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如果患者长期食用,且不注意口腔卫生,可能会导致口腔内细菌滋生,引起龋齿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通过洗牙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氟化亚锡、氟化铵等药物进行治疗。

3、肥胖

低聚麦芽糖的热量比较高,如果患者长期食用,可能会导致体内的热量堆积,从而转化为脂肪,引起肥胖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合理膳食,适当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肥胖的情况。

4、血糖升高

低聚麦芽糖的升糖指数较低,但如果过量食用,也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血糖升高。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合理膳食,避免过量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

5、过敏

如果患者对低聚麦芽糖过敏,食用后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出现皮疹、瘙痒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外用炉甘石洗剂等药物涂抹患处进行治疗。

另外,如果患者食用低聚麦芽糖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低聚异麦芽糖醇
1、双杆因子功能: 低聚异麦芽糖醇是以高纯度低聚异麦芽糖醇为原料经先进的氢化反应和精致工艺而制成的,它与低聚异麦芽糖醇一样为肠内有益菌双歧杆菌所利用,而肠内有害菌肉毒梭状杆菌、埃希氏大肠菌等不能被利用。双歧杆菌以低聚异麦芽糖醇为营养发酵繁殖,增殖80倍之多逐渐占据肠内菌群优势,主导了一系列积极的健康的生理功能。 2、难龋齿的生理功能 低聚异麦芽糖醇与砂糖同食时,异麦芽糖殖基能阻止蔗糖形成不溶性的葡聚糖而结成齿垢,使蛀牙菌没有繁殖基地,从而使牙齿免受其腐蚀。而且低聚麦芽糖醇本身属不发酵糖,在口腔内不会产生有机酸,是一种极难龋齿的新糖质。 3、润肠通便的生理功能: 低聚异麦芽糖醇食用后,不被胃和小肠消化吸收而直达大肠。在大肠内被双歧杆菌利用发酵成乙酸·丙酸和乳酸等,降低了肠内PH,抑制有害菌生长,并促进肠道蠕动,增加了肠道消化功能和抗病能力。低聚低聚异麦芽糖醇属于水溶性膳食纤维,食用后它吸附大量水份,使大便水份增多,便量增加,性状变软,利于及时排便。 4、低热量和减肥的生理功能: 低热量: 低聚异麦芽糖醇是一种低热量 的营养性甜味剂,它的热量较低,主要是指由双歧杆菌产生的短链脂肪酸被大肠吸收而转化产生的,约2-2.5Kcal/g,因此热值很低,与麦芽糖醇相似。 食用低聚异麦芽糖醇后血糖值不会增高不刺激胰岛素分泌。由于不刺激胰岛素,脂蛋自脂肪酶(LPL)活性就不能激活,就不会摄取脂肪促进中性脂肪的蓄积。食用低聚异麦芽糖醇的减肥作用是有它本身热量低和不刺激胰岛素养从而不激活脂肪酶(LPL)两个原因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