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医把脉说脉快是怎么回事

汪伟嗣 中医内科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咨询

中医把脉说脉快可能是情绪因素、剧烈运动、贫血、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原因引起的。

1、情绪因素

如果患者在把脉时情绪比较激动,可能会导致气血运行加快,从而出现脉搏加快的情况。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以免引起不适症状。

2、剧烈运动

在进行剧烈运动后,会导致体内的血液循环加快,也会使脉搏加快。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在适当休息后,症状会逐渐得到缓解。

3、贫血

贫血主要是红细胞生成不足或破坏过多导致的,由于血红蛋白下降,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所以患者会出现上述情况。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葡萄糖酸亚铁糖浆、富马酸亚铁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多吃一些含铁量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等。

4、高血压

高血压可能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也有可能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的。由于血压升高会导致血管壁受到冲击,从而引起上述症状。可以遵医嘱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氢氯噻嗪片等药物治疗。

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主要是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患病以后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心跳加快、失眠焦虑的症状,还会导致上述情况。可以遵医嘱服用丙硫氧嘧啶片、甲巯咪唑片等药物治疗。必要时可以通过碘-131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

除此之外建议及时就医诊断,以免延误病情。

2023-09-27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中医把脉说脉细是怎么回事
中医把脉说脉细可能源于气血不足、阴虚内热、寒邪凝滞、痰湿阻滞、气滞血瘀等病因,这些都可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在脉管中表现为脉细。若伴有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相应治疗。 1.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导致血液运行不畅,从而出现脉细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补中益气丸、八珍颗粒等药物进行调理。这些药物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能够改善气血不足引起的不适症状。 2.阴虚内热 阴虚内热是由于体内阴液亏损,不能制约阳气,导致虚火内生,进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阴虚则阳亢,虚火上炎,故见发热、心烦、口渴等症状;同时阴津亏虚,无以上承,则舌红少苔;阴虚火旺,灼伤营血,故见失眠多梦、盗汗、女子月经量少或经期提前等症;若病变涉及咽喉,则可见咽干疼痛;如果进一步发展,可耗损精血,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等症状。此类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滋阴清热的中药制剂进行调理。 3.寒邪凝滞 寒邪凝滞是指外感寒邪侵入人体后,凝结于经络、脏腑而引起的病理变化。寒为阴邪,易伤阳气,使机体处于阴盛阳衰的状态,此时气血运行受阻,容易形成痰浊和瘀血,进一步加重病情。对于寒邪凝滞所致的病症,可采取温里散寒的方法来缓解症状。例如遵照医生的意见用艾叶、生姜煎汤饮用或者泡脚,有助于驱除体内的寒气。 4.痰湿阻滞 痰湿阻滞是指痰湿内停,阻碍气血正常运行,导致身体某些部位出现水肿、胀满等症状的一种病理状态。痰湿属于有形之邪,具有黏腻的特点,易于阻遏气机,使气血无法畅通。针对痰湿阻滞的症状,可通过饮食疗法配合药物进行调理。如适当食用白术粥,其中的白术能起到健脾祛湿的作用,有利于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 5.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指气血运行不畅,主要是因为情志不畅、感受外邪等原因导致气的运行障碍,日久而成瘀血阻滞。当气血不能通畅时,就会停滞在某个地方,从而形成血瘀。这种情况下,气血运行受到限制,无法滋养肌肤,所以会出现面色晦暗、皮肤粗糙等问题。气滞血瘀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舒肝解郁胶囊、逍遥丸等疏肝理气的药物进行调理。这类药物能够行气活血,缓解由气滞血瘀引起的胸胁胀痛、乳房胀痛等症状。 建议定期复查以监测脉象的变化,必要时还可进行体质辨识、舌诊等辅助诊断。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
中医把脉说脉沉是怎么回事
中医把脉说脉沉可能是因为外感风寒、饮食积滞、痰湿内阻、气血不足、肾阳虚衰等原因导致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准确诊断和治疗。 1.外感风寒 外感风寒是指受到外界寒邪侵袭而引起的表证,此时体内的正气抗御病邪,会出现卫表郁遏、腠理闭塞的情况,从而导致脉象紧涩。针对外感风寒所致的脉沉,可选用荆防败毒散进行治疗,此方剂具有解表散寒的功效。 2.饮食积滞 饮食积滞指长期过量摄入难以消化的食物,导致脾胃运化失常,食物停滞不化,进而影响气血运行和经络通畅,出现脉沉的症状。对于饮食积滞所引起的脉沉,可以采取消食导滞的方法来改善病情,如使用保和丸等药物进行调理。 3.痰湿内阻 痰湿内阻是由于脾脏运化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导致体内湿浊凝聚而成。湿邪重浊黏腻,易阻碍气血正常运行,使气血不能到达四肢末端,故见脉沉。若是由痰湿内阻引起的手足不温,可通过服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来进行缓解。 4.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通常是因为先天禀赋薄弱、久病消耗、过度劳累等原因导致的,气血亏虚则无法推动血液正常运行于脉中,因此会导致脉沉。若是气血不足引起的脉沉,可以通过遵医嘱口服十全大补丸、人参养荣丸等药物进行调理。 5.肾阳虚衰 肾阳虚衰多由年高肾亏、房事过度、久病伤肾等因素引起,肾脏阳气亏损,无力鼓动气血上行至肢体末端,则可见脉沉。肾阳虚衰所致的脉沉,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药物进行调理。 建议患者平时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和下肢部位的保暖,以免加重不适症状。必要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舌诊、脉诊等检查以评估病情。
中医把脉说脉细是怎么回事
中医把脉说脉细可能源于气血不足、阴虚内热、寒邪凝滞、痰湿阻滞、气滞血瘀等病因,这些都可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在脉管中表现为脉细。若伴有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相应治疗。 1.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导致血液运行不畅,从而出现脉细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补中益气丸、八珍颗粒等药物进行调理。这些药物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能够缓解气血不足引起的不适症状。 2.阴虚内热 阴虚内热是指体内阴液亏虚,无法制约阳气,导致火热内生,进而影响到气血的正常运行,表现为脉细而数。针对阴虚内热,可选用滋阴清热的方剂和草药进行调理,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 3.寒邪凝滞 寒邪凝滞会导致气血不能畅通,进一步影响血液循环,因此会出现脉细的症状。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选择温经散寒的治疗方法,如四逆汤、理中丸等中药方剂进行改善。 4.痰湿阻滞 痰湿阻滞会引起气血运行受阻,从而导致脉象变细。针对痰湿阻滞,可采用健脾祛湿化痰的方法来治疗,如二陈汤、半夏泻心汤等中药方剂。 5.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是由于情志不畅、饮食失调等原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久则使血行受阻而成瘀,进而影响到气血的正常运行,故见脉细。针对气滞血瘀所致的脉细,可通过活血化瘀类的药物进行治疗,如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等中药方剂。 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气血不足的情况。若症状持续未得到缓解,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接受针对性治疗。
中医把脉说脉沉是怎么回事
中医把脉说脉沉可能是因为外感风寒、饮食积滞、痰湿内阻、气血不足、肾阳虚衰等原因导致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准确诊断和治疗。 1.外感风寒 外感风寒是指受到外界寒邪侵袭而引起的表证,此时体内的正气抗御病邪,会出现卫气固密、腠理闭塞的情况,从而导致脉象紧涩。针对外感风寒所致的脉沉,可选用荆防败毒散进行治疗,此方剂具有解表散寒的功效。 2.饮食积滞 饮食积滞指长期过量摄入难以消化的食物,导致脾胃运化失常,食物停滞不化,进而影响气血运行,出现脉沉的现象。对于饮食积滞所引起的脉沉,可以采取消食导滞的方法来改善病情,如保和丸、枳实导滞丸等药物。 3.痰湿内阻 痰湿内阻是由于脾脏运化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导致体内湿浊凝聚而成。湿邪重浊黏腻,易阻碍气血正常运行,使气血不能顺畅到达四肢末端,故见脉沉。治疗痰湿内阻所致的脉沉,可遵医嘱使用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其中半夏燥湿化痰,橘红理气化痰,茯苓渗湿化痰,甘草调和诸药,白术、厚朴、陈皮、砂仁、生姜行气化湿,菖蒲开窍化浊。 4.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多由久病虚弱、饮食不当等原因引起,导致血液生化之源匮乏,血不足以濡养心神,所以表现为脉沉细弱。若为气血不足所致的脉沉,可考虑应用八珍汤补益气血,其以当归、芍药养血柔肝;熟地黄滋阴补血;人参大补元气;白术、茯苓健脾利湿;炙甘草调和诸药。 5.肾阳虚衰 肾阳虚衰会导致命门火衰,不能温煦机体,使气血无法正常运行于脉道之中,因此会出现脉沉的表现。对于肾阳虚衰引起的脉沉,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中药方剂进行调理,这些药物能够起到温补肾阳的作用。 建议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和下肢部位的保暖,以免加重外感风寒的症状。饮食方面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以免助湿生热,不利于肾阳虚衰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