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惊吓是否引起心衰

2023-11-20327人阅读
李瑕

李瑕 三甲

第一人民医院 - 心血管内科

过度惊吓一般不会引起心衰,但是可能会导致心脏功能异常。

过度惊吓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从而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症状。如果患者本身患有心脏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在受到惊吓后会加重病情,甚至还会诱发急性左心衰竭的情况发生。因此,过度惊吓一般不会引起心衰,但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或紧张,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同时还要注意多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尽量减少长时间熬夜。另外,也要合理调整饮食习惯,适当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及高蛋白的食物,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有利于身体健康。

举报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惊吓过度会引起什么病
惊吓过度可能导致焦虑症、抑郁症、失眠症、应激性心理障碍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 1.焦虑症 惊吓过度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表现为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难以预料的某种危险或不幸事情经常感到担心和恐惧,严重时可出现坐立不安、心悸、气促等症状。 2.抑郁症 惊吓过度可能会引起神经递质失衡,影响5-羟色胺等神经传递物质的正常水平,从而增加抑郁的风险。患者可能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我价值感降低等一系列症状,长期存在这些症状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3.失眠症 惊吓过度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导致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这两种激素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使人难以入睡。患者会出现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等问题,进而导致白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4.应激性心理障碍 惊吓过度会造成个体对环境刺激的适应能力下降,此时个体的心理防御机制被破坏,无法有效应对压力,易发展为应激性心理障碍。典型症状包括持续的警觉性增高、回避相关的人或场所以及反复重现创伤经历的心理剧。 5.创伤后应激障碍 惊吓过度容易导致个体的大脑记忆系统受损,使得与创伤事件有关的记忆无法被正常处理和储存,从而引发创伤后应激障碍。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反复闯入性的创伤性回忆、强烈的闪回体验以及回避与创伤有关的事物。 面对惊吓过度引起的潜在健康风险,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以减轻心理压力。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焦虑药如阿普唑仑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惊吓过度的症状
惊吓过度可能导致恐惧或回避特定刺激源、心率加快、出汗、颤抖、失眠等症状。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1.恐惧或回避特定刺激源 当个体经历惊吓事件时,大脑杏仁核会异常激活,导致情绪中枢和边缘系统之间的神经传递出现紊乱,进而引发恐惧感。这种恐惧可能与特定的情境或物体相关联,个体可能会主动避免这些触发因素。 2.心率加快 惊吓会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使心跳加速以应对紧急情况。心脏受到惊吓后出现快速跳动的现象,通常会在一段时间内恢复正常。 3.出汗 惊吓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汗腺分泌增多,从而出现出汗的情况。出汗通常出现在身体的外露部位,如手掌、脚底等。 4.颤抖 人在受到惊吓时,体内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导致肌肉紧张和不自主收缩,从而产生颤抖的感觉。颤抖往往发生在四肢、手指或舌头等部位,是一种生理反应。 5.失眠 长期处于高度警觉状态可能导致大脑皮层持续活跃,影响睡眠质量。失眠表现为难以入睡、易醒或早醒,可能是惊吓过度引起的后果之一。 针对惊吓过度的症状,建议进行心理咨询评估以及脑电图检查。心理治疗是关键的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或暴露疗法。必要时,医生还可能会开具抗焦虑药物,如苯二氮卓类药物阿普唑仑、奥沙西泮等。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均衡饮食,有助于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