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肢伤口出现瘙痒症状的原因较多,常见于伤口愈合、神经末梢再生、细菌感染、过敏反应以及糖尿病足等原因所致。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1.伤口愈合:若为肢体部位截除手术,则局部残留组织会逐渐被结缔组织替代而形成疤痕,此时新生血管及神经纤维等会继续生长并修复受损神经细胞,从而产生瘙痒感。该种情况属于正常现象,无需特殊处理,待其自行恢复即可。
2.神经末梢再生:由于截肢过程中会对周围神经造成损伤,而在后期则会出现神经末梢再生的情况,因此可引起瘙痒的症状发生。对于上述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感觉难以忍受,也可遵医嘱使用利多卡因凝胶贴膏等药物缓解不适。
3.细菌感染:若患者未做好术后护理措施,则可能会导致伤口部位受到细菌感染,而出现瘙痒、疼痛等症状。对此应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碘伏溶液对患处进行消毒,还可外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药膏涂抹于患处,以促进炎症消退。
4.过敏反应:如对使用的敷料或药物存在过敏反应,也会诱发上述症状。对此需要立即去除过敏原并对症给予抗组胺类药物,如盐酸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胶囊等。
5.糖尿病足:若患者本身患有糖尿病且病情较为严重,则容易并发糖尿病足,进而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而引发缺血性坏死,甚至还会伴有皮肤瘙痒、溃烂等表现。对此应遵医嘱服用二甲双胍缓释片、阿卡波糖片等降血糖药物控制血糖水平,同时联合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硝普钠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除此之外,还可能与恶性肿瘤复发有关。临床上常有多种原因可导致截肢伤口发痒,当无法判断诱因时建议积极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