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治疗腹泻十大常用药脾胃什么丸

范雄骥 中医内科
益阳市中心医院 三甲
咨询

临床上没有治疗腹泻的十味胃药什么丸这种药物。治疗腹泻常用的中成药有参苓白术散、四神丸等,西药包括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蒙脱石散等。

1.参苓白术散:由人参、茯苓、麸炒白术、山药、炒扁豆、莲子、砂仁、桔梗等中药材组成,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适用于体倦乏力、食少便溏的患者服用。

2.四神丸:主要成分是肉豆蔻、木香、补骨脂、吴茱萸、五味子等药材,属于温肾助阳剂,可涩肠止泻,用于治疗肾气不足所导致的泄泻,症见腹部隐痛、得热则舒、食冷腹胀、食久加甚、粪稀如水、四肢不温等病症。

3.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是一种微生态制剂,含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乳酸杆菌三种肠道有益菌,可以改善肠道功能紊乱,抑制肠内腐败物质产生,增强机体免疫力,缓解腹泻症状。

4.蒙脱石散:蒙脱石散的主要成分为蒙脱石粉,为类白色粉末,其作用机制为通过吸附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保护消化道黏膜,同时具有较强的离子交换能力,增强消化道黏液屏障的抗病力,达到止泻效果。

5.其他:此外还有止泻灵颗粒、藿香正气口服液、保济丸、黄连素片、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消旋卡多曲颗粒、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等药物也可帮助缓解不适症状。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检查,并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还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加重不适症状。

2024-02-07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治疗急性肠炎十大常用药
治疗急性肠炎的常用药物包括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布拉氏酵母菌散等。由于急性肠炎症状可能加重,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治疗。 1.蒙脱石散 蒙脱石散适用于急、慢性腹泻的患者。该药物能吸附消化道内的各种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服用时需与其他药物间隔一小时以上,且不宜长时间使用。 2.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可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抑制致病菌过度生长,缓解由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胀、腹泻等症状。本品应密封,在不超过30℃条件下保存。 3.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用于细菌或者真菌感染所导致的急性肠炎。此药能够直接定植于人体小肠及结肠内,抑制肠道中对机体存在潜在危害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等致病菌的生长繁殖,调整肠道菌群失衡状态。对于早产儿、新生儿禁用。 4.复方嗜酸乳杆菌片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可用于因缺乏胃蛋白酶而引起消化不良的治疗。本品含有的嗜酸乳杆菌可产生消化酶如淀粉酶、脂肪酶及蛋白酶,有助于改善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本品需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5.布拉氏酵母菌散 布拉氏酵母菌散适用于成人及儿童腹泻患者的治疗。其是一种耐受力较强的益生菌制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有害菌的过度增殖,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止泻的目的。本品需密封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在治疗急性肠炎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食用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同时建议增加水分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若病情无好转或出现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病毒感冒十大常用药

临床上一般不存在病毒感冒十大常用药的说法,病毒感冒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常用药物有抗病毒药物、清热解毒药物、退热药物、止咳化痰药物、抗组胺药物、镇咳药物等。

1、抗病毒药物

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利巴韦林、磷酸奥司他韦等,可以抑制病毒复制,从而起到抗病毒的作用。

2、清热解毒药物

如果是病毒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清热解毒药物进行治疗,如连花清瘟、银翘解毒等,可以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从而缓解不适症状。

3、退热药物

如果患者出现发热的症状,且体温超过38.5°C,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达到退热的效果。

4、止咳化痰药物

如果患者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咳化痰药物进行治疗,如盐酸氨溴索、溴己新等,可以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

5、抗组胺药物

如果患者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可以缓解鼻部不适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不可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对身体造成损伤。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多吃一点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比如胡萝卜、西红柿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和油腻的食物,放松心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脾胃虚弱十大症状
脾胃虚弱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神疲乏力等症状,若症状持续不改善,建议及时就医。 1.食欲不振 脾脏是运化水谷精微的主要器官,当存在脾胃虚弱时,会导致脾脏运化功能减退,进而影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脾虚导致气血生化不足,进而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 2.腹胀 脾胃虚弱可能导致胃肠道蠕动减弱,从而减少食物的消化和排空时间,使气体积聚在肠道中形成腹胀。腹胀通常发生在上腹部,可能伴随嗳气、打嗝等现象。 3.腹泻 由于脾胃虚弱导致消化系统功能下降,无法有效分解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而引发腹泻。腹泻多见于下腹部,可能伴有频繁的大便次数增多以及稀薄状大便。 4.消化不良 脾胃虚弱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使得消化酶分泌减少,胃肠动力减弱,从而引起消化不良。消化不良的症状包括饭后上腹部不适、饱胀感、恶心呕吐等,这些症状可能持续存在或间歇性发生。 5.神疲乏力 脾胃虚弱导致气血生化之源受到损伤,气血不足以滋养身体各组织器官,使人感到疲劳无力。神疲乏力的症状表现为白天精神萎靡、嗜睡,活动后感觉更加疲惫不堪。 针对脾胃虚弱的症状,建议进行血常规、粪便常规、胃镜等检查以评估消化系统的状况。治疗措施可能包括中药调理如四君子汤或六君子汤等。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暴饮暴食,保持规律饮食习惯,同时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助于改善脾胃功能。
温病十大常用方剂
温病的治疗通常需要专业医生的诊断和处方管理。常用的温病方剂包括清营汤、犀角地黄汤、银翘散、麻杏石甘汤和葛根芩连汤。如果怀疑患有温病或有相关症状,应尽快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清营汤 清营汤由生地、元参、麦冬、丹参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滋阴凉血的功效。该方适用于温病后期,邪入营分所致的高热不退、心烦不眠、时有谵语、斑疹吐衄、舌绛而干、脉数等症。 阴虚火旺者慎用。 2.犀角地黄汤 犀角地黄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由水牛角、生地、芍药、牡丹皮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的作用。本品主治温病气分邪热未尽,余热入营,兼见表证未罢,症见身热夜甚、口渴唇焦、目赤齿浮、舌红苔黄、脉数。 本品需由医师指导下使用。 3.银翘散 银翘散为一种中药方剂,主要成分为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等,具有辛凉解表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若患者出现发热、头痛、咳嗽、咽痛等症状,则可遵医嘱服用此药进行改善。 对于风寒感冒的患者而言,应禁止服用此药。 4.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组成,具有宣肺泄热的功效。本品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邪、痰浊阻肺引起的咳嗽、喘息、胸闷等症状。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葛根芩连汤 葛根芩连汤是一种经方,由葛根、黄芩、黄连和炙甘草组成,具有解表清里之功效。本方多用于治疗表里同病,表证未解,湿热泻痢之证。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以上提及的所有药物均需要经过专业中医师辨证后使用,不可盲目自行滥用。对于温病的治疗,应遵循“治未病”的原则,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等,以减少感染风险。饮食上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过于油腻和辛辣的食物,以免助火生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