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经常拉肚子吃的中成药是什么

花扬文 消化内科
福州市第一医院 三甲
咨询

拉肚子一般是指腹泻,经常腹泻可以吃的中成药有很多,常见的有参苓白术散、四神丸、人参健脾丸、补脾益肠丸、藿香正气水等。

1、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主要是由人参、茯苓、白术、山药、莲子等中药组成,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等症状。

2、四神丸

四神丸主要是由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等中药组成,具有温肾散寒、涩肠止泻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症见肠鸣腹胀、五更溏泄、食少不化、久泻不止、面黄肢冷等。

3、人参健脾丸

人参健脾丸主要是由人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等中药组成,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等症状。

4、补脾益肠丸

补脾益肠丸主要是由黄芪、党参、砂仁、白芍等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养血,温阳行气,涩肠止泻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虚泄泻,症见腹泻腹痛、腹胀肠鸣等。

5、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水主要是由苍术、陈皮、厚朴等中药组成,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感冒以及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隔痞闷泛恶呕吐等症状。

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如果患者服药后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2023-10-08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吃中成药拉肚子
吃中成药引起腹泻时,可以遵医嘱使用盐酸小檗碱、蒙脱石散、双歧杆菌、枯草杆菌、复方黄连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腹泻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盐酸小檗碱 盐酸小檗碱是一种抗感染类的中成药,能够治疗细菌性痢疾、肠炎等肠道疾病。本品需口服给药,剂量依据医嘱调整。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2.蒙脱石散 蒙脱石散适用于小儿腹泻及成人腹泻,能有效地改善急性、慢性腹泻症状。服用时需注意按体重计算剂量,且与其他药物间隔一段时间服用。 3.双歧杆菌 双歧杆菌制剂可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对于因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有较好的效果。使用前检查包装完整性,储存于干燥阴凉处。若对本品过敏则不可使用。 4.枯草杆菌 枯草杆菌制剂通过抑制致病菌生长来缓解由有害菌过度繁殖导致的消化道不适,如腹痛、腹泻等症状。本品属于活菌制剂,溶解后应立即服用以保持活性。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复方黄连素 复方黄连素片可用于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所引发的腹痛、腹泻症状。服药期间患者要留意大便次数是否增多以及色泽改变的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停药并到医院就诊。 在服用中成药期间出现腹泻症状时,应注意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同时,建议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食用生冷、油腻和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减少胃肠道负担。
拉肚子吃什么中成药

拉肚子一般是指腹泻,腹泻患者可以吃藿香正气水、保和丸、参苓白术散、葛根芩连丸、四神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1、藿香正气水

腹泻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藿香正气水。其中含有紫苏、白芷、半夏、陈皮等成分,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等作用,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等。

2、保和丸

如果腹泻是由食物堆积引起的,患者可以服用保和丸缓解不适症状。保和丸主要是由山楂、六神曲、半夏、莱菔子、麦芽组成,具有消食导滞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食积停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腹泻等。

3、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主要是由人参、茯苓、白术、山药、莲子、薏苡仁、砂仁等成分组成,具有补脾胃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所致的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等。如果患者是因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可遵医嘱服用上述药物进行治疗。

4、葛根芩连丸

葛根芩连丸为中成药,主要成分有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等,具有解肌透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蕴结所致的泄泻腹痛、便黄而粘、肛门灼热等症状,腹泻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葛根芩连丸进行治疗。

5、四神丸
四神丸主要成分有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等,具有温肾散寒、涩肠止泻的功效,对肾阳不足引起的腹泻通常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症见肠鸣腹胀、五更溏泄、食少不化、久泻不止等。

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同时在使用药物治疗期间应清淡饮食,适量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果患者用药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吃中成药拉肚子是怎么回事
吃中成药拉肚子可能是药物副作用、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细菌感染或食物中毒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药物副作用 部分中成药中含有泻下类成分,如大黄、芒硝等,这些物质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从而引起腹泻。如果患者对某些中成药中的辅料过敏,则可能会出现腹泻、皮疹等症状。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使用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如盐酸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片等。 2.过敏反应 由于个体差异,少数人可能对某种中成药产生过敏反应,导致免疫系统异常激活,进而引发腹泻、皮疹等不适症状。对于由过敏引起的腹泻,可遵医嘱服用抗过敏药物缓解症状,例如盐酸苯海拉明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等。 3.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中成药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影响其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导致腹泻的发生。针对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所致的腹泻,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改善生活习惯来缓解症状,如减少高脂肪、辛辣食物摄入量以及保持充足睡眠时间。 4.细菌感染 若患者存在细菌感染,在服用中成药后可能会因为药物作用掩盖病情,使致病菌持续繁殖,加重感染程度,诱发或者加重腹泻的症状。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主要手段,常用有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 5.食物中毒 若患者食用了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再服用中成药时,药物本身不会直接导致腹泻,但会增强致病菌产生的毒素的作用,加剧腹泻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蒙脱石散、复方地芬诺酯片等止泻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处理。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安排血常规、粪便常规加隐血试验、电解质分析等检测以评估病情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