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为什么医生不建议打免疫球蛋白

张校儒 风湿免疫科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咨询

不建议打免疫球蛋白可能是由于患者身体不适、对免疫球蛋白过敏、患有免疫缺陷病、患有血液系统疾病、患有肝病等。

1、患者身体不适

如果患者对免疫球蛋白过敏,使用免疫球蛋白后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红肿等,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过敏性休克,所以不建议打免疫球蛋白。

2、对免疫球蛋白过敏

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免疫活性分子,可以调节免疫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如果患者对免疫球蛋白过敏,使用免疫球蛋白后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还可能会出现过敏性休克,所以不建议打免疫球蛋白。

3、患有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或遭受损害所致的一种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反复感染、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状。免疫球蛋白可以增强免疫力,如果患者患有免疫缺陷病,使用免疫球蛋白后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所以不建议打免疫球蛋白。

4、患有血液系统疾病

如果患者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等,由于免疫球蛋白是血液中的一种成分,患者使用免疫球蛋白后,可能会导致免疫球蛋白的成分与免疫系统内的成分相互作用,从而导致患者出现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等症状,所以不建议打免疫球蛋白。

5、患有肝病

如果患者患有肝病,如肝硬化、肝癌等,由于免疫球蛋白是肝脏合成的,患者使用免疫球蛋白后,可能会导致肝脏的负担加重,从而导致病情加重,所以不建议打免疫球蛋白。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患者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23-09-11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为什么医生不建议使用免疫球蛋白?
使用免疫球蛋白IgA缺乏、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感染后免疫缺陷状态、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抑制治疗等疾病或状态时,医生不建议使用免疫球蛋白,因为可能会加剧病情或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1.免疫球蛋白IgA缺乏 免疫球蛋白IgA是人体主要的黏膜局部抗体,在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中发挥重要作用。其缺乏可能导致反复感染,进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由于IgA缺乏者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因此不宜接种含IgA成分的疫苗,如流感疫苗。 2.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体内存在针对自身抗原的异常免疫应答,此时使用免疫球蛋白可能会加剧病情。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应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自身免疫反应的药物,如青霉素类抗生素。 3.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患者的机体处于高度炎症状态,此时使用免疫球蛋白可能会刺激肿瘤生长。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放疗或化疗时,应注意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4.感染后免疫缺陷状态 感染后免疫缺陷状态是指由特定病原体引起的免疫系统损伤,导致机体对其他病原体易感性增加。对于此类患者,应避免接触可能存在交叉感染风险的环境,如医院高危区域。 5.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抑制治疗 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抑制治疗旨在减少移植物排斥反应,而免疫球蛋白可增强宿主免疫应答,不利于移植器官的存活。器官移植受者需定期监测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调整剂量以防过度免疫抑制。 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身体恢复。
打免疫球蛋白为什么疼

打免疫球蛋白通常是指注射免疫球蛋白,注射免疫球蛋白疼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过敏、局部感染、药物刺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原因导致的。

1、正常现象

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免疫活性分子,能够调节身体免疫功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在注射免疫球蛋白时,可能会对局部皮肤造成一定的刺激,从而出现疼痛的症状,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通常在一段时间后会逐渐缓解。

2、过敏

如果患者属于过敏体质,并且对免疫球蛋白过敏,在注射免疫球蛋白后,可能会诱发过敏反应,从而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瘙痒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等药物涂抹患处进行治疗。

3、局部感染

如果在注射免疫球蛋白时,患者没有注意局部皮肤的护理,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肤受到细菌感染,从而引起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

4、药物刺激

如果患者在注射免疫球蛋白疫苗时,注射的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药物对局部皮肤造成刺激,从而引起疼痛、发热等不适症状。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多喝水的方式进行缓解,也可以通过热敷的方式进行改善。

5、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由于免疫球蛋白对血小板的破坏,可能会导致患者在注射免疫球蛋白疫苗后出现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地塞米松片、醋酸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患者症状没有得到好转,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为什么打免疫球蛋白特别疼
打免疫球蛋白特别疼可能是由于注射部位过敏、药物不耐受、肌肉紧张、心理因素或注射技术不当导致的。这些因素可能相互作用,加剧疼痛感受。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评估和处理。 1.注射部位过敏 当患者对免疫球蛋白中的某些成分产生过敏反应时,会导致局部组织出现炎症和水肿,从而引起疼痛。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进行止痒、止痛处理,如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胶囊等。 2.药物不耐受 由于个体差异,部分人群可能对免疫球蛋白中的某些成分存在不耐受的情况,导致机体释放炎性因子,刺激周围神经,进而引发疼痛。针对药物不耐受引起的疼痛,可考虑更换同类药物中较为温和的产品,例如人血丙种球蛋白、破伤风类毒素等。 3.肌肉紧张 由于受到寒冷刺激或者过度劳累等因素影响,可能会使全身肌肉处于收缩状态,此时如果注射免疫球蛋白,则会引起明显的疼痛感。一般可以通过热敷的方式缓解不适症状,比如用热水袋对疼痛处进行加温,也可以适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4.心理因素 若患者自身存在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障碍性疾病,在注射免疫球蛋白的过程中,由于恐惧、害怕等原因,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引起疼痛的现象发生。建议患者放松心态,转移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必要时需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森田疗法等。 5.注射技术不当 操作人员未正确掌握注射技巧,可能导致药物进入血管外组织间隙,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从而加剧疼痛。改善此类状况需要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规范操作流程,减少误操作的发生率。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提及的所有治疗方法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此外,患者平时还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