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脚踝扭伤肿痛还发烧怎么回事

陈瑛 骨科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咨询

发烧一般指发热,脚踝扭伤肿痛还发热可能是由于局部感染、血肿吸收不全、软组织损伤、骨折、痛风性关节炎等原因引起的。

1、局部感染

脚踝扭伤后,如果患者没有做好局部的护理措施,可能会导致细菌通过伤口进入身体,从而引起局部感染的情况。此时患者会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外用碘伏、酒精等对患处进行消毒处理。

2、血肿吸收不全

脚踝扭伤后,如果局部出血比较多,且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血肿吸收不全,从而引起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通过局部热敷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血肿的吸收。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红外线治疗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

3、软组织损伤

脚踝扭伤后,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可能会导致软组织损伤,从而引起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外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

4、骨折

骨折通常是指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受到破坏,可能与暴力牵拉、积累性劳损等因素有关。临床上一般会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通过石膏外固定或者是手术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患者还可以遵医嘱使用碳酸钙D3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5、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主要是由于尿酸盐微结晶沉积于关节内和关节周围所引起的炎症反应。临床上一般会表现为关节红肿、发热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别嘌醇片、苯溴马隆片等药物进行降尿酸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外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吲哚美辛巴布膏等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及熬夜。饮食上尽量以清淡易消化且营养均衡为主,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可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2023-09-28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脚踝肿痛发热怎么回事
脚踝肿痛、发热可能是外伤后软组织损伤、足癣、丹毒、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疾病的表现。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关节炎症或其他并发症,建议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外伤后软组织损伤 外伤后软组织损伤可能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引起炎症反应和水肿,从而导致脚踝肿胀、疼痛。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冷敷缓解肿胀,如冰袋或者毛巾包裹的冰块直接放置于患处。 2.足癣 足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炎症性疾病,当病变累及足部时,会引起足底、趾间出现水疱、脱皮等症状。由于炎症因子刺激周围神经,所以会出现肿痛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抗真菌药膏进行治疗,比如克霉唑乳膏、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等药物。 3.丹毒 丹毒是淋巴管网及其四周临近的毛细血管,特别是真皮内小静脉的急性炎症,常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丹毒可使淋巴回流受阻,继而诱发炎症反应,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以及发热的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例如青霉素V钾片、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 4.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免疫系统攻击自身关节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会导致关节滑膜增生、软骨破坏和关节间隙狭窄,进而引发脚踝肿痛的现象。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止痛治疗,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 5.痛风 痛风是因为体内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单钠尿酸结晶析出并沉积在关节内,反复发作形成炎症反应,因此会出现脚踝肿痛的情况。患者应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肝脏、海鲜等,同时多喝水促进尿酸排泄。 针对脚踝肿痛发热的情况,建议患者到医院完善超声波检查、X光检查或磁共振成像来评估软组织损伤的程度。在确诊为痛风的情况下,还需要进行血液尿酸检测以确定尿酸水平是否偏高。
脚踝老是扭伤怎么回事
脚踝老是扭伤可能是由韧带松弛、外侧副韧带损伤、距腓前韧带撕裂、跟腱炎、扁平足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韧带松弛 由于先天发育异常或者后天继发性因素导致关节周围肌肉、肌腱等软组织结构薄弱,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和稳定性。当行走时,容易出现关节不稳定,从而增加扭伤的风险。针对韧带松弛可以考虑穿戴支具来稳定关节,如护踝、护膝等,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功能锻炼,以增强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和稳定性。 2.外侧副韧带损伤 外侧副韧带损伤多由剧烈运动、走路不稳等原因引起,会导致踝关节外侧受到牵拉而发生损伤,使踝关节失去正常的解剖关系,进而影响关节活动度。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冷敷缓解肿胀,必要时可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固定患处。 3.距腓前韧带撕裂 距腓前韧带位于踝关节内侧,主要起到稳定踝关节的作用。若遭受暴力冲击可能导致韧带过度拉伸甚至断裂,造成踝关节不稳定。对于轻微的距腓前韧带撕裂,可通过穿戴支具的方式限制关节活动,促进恢复;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修复受损韧带。 4.跟腱炎 跟腱炎是由长时间超负荷训练引起的慢性劳损,跟腱承受的压力过大,超过了其耐受范围,导致局部充血水肿,形成无菌性炎症病灶,刺激周围组织产生疼痛感。建议减少跳跃动作,适当休息,同时配合针灸等方式减轻不适症状。 5.扁平足 扁平足是指足弓塌陷或缺乏,导致足部缓冲震荡的能力下降,在行走或站立时容易出现疲劳和不稳定感,从而增加扭伤风险。矫正鞋垫或定制支具有助于改善步态,减少足部压力分布不均的情况,预防受伤的发生。 建议定期进行踝关节功能评估,包括抗阻屈伸试验、平衡测试等,以及适当的物理疗法如平衡训练和柔韧性练习,有助于预防再次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