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小肠胀气中医辩证治疗

杨祥 中医内科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三甲
咨询

小肠胀气在中医上被称为泄泻,通常是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侵袭等原因所引起,需要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1、饮食不节

如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寒凉的食物,如雪糕、冷饮等,或者是经常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会导致脾胃受损,引起脾阳虚衰,从而出现泄泻的情况。患者可以通过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可选取中脘、天枢、气海、关元等穴位,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附子理中丸、补中益气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2、情志失调

如果患者长期处于压力过大、焦虑等情绪下,可能会导致脏腑气机失调,引起脾胃功能失常,从而出现泄泻的情况。患者可以通过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可选取内关、心俞、脾俞、胃俞、三阴交等穴位,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柴胡疏肝散、加味逍遥散等药物进行治疗。

3、外邪侵袭

如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保暖,导致腹部受凉,或者是经常吃生冷的食物,如冰淇淋、冷饮等,会导致脾胃受损,引起脾阳虚衰,从而出现泄泻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可选取中脘、足三里、天枢、气海等穴位,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四神丸、附子理中丸、补中益气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也可能是脾胃虚弱、肠道湿热等原因引起,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2023-07-28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脚臭中医辩证治疗

脚臭在中医上多考虑是湿热下注、脾胃湿热、肝胆湿热、下焦湿热、阳明热盛等引起的,建议患者根据具体证型进行针对性治疗。

1、湿热下注

如果长期处于闷热潮湿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湿热邪气侵入人体,从而出现肢体困倦、食欲减退、小便短赤等症状,如果湿热下注,也可能会出现脚部出汗、脚臭等情况。患者可遵医嘱口服龙胆泻肝丸、四妙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脚。

2、脾胃湿热

如果长期饮食不当,可能会导致脾胃湿热,从而出现腹胀、小便短赤、肢体困倦等症状,有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甘露消毒丸、葛根芩连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合理膳食,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

3、肝胆湿热

肝胆湿热是指湿热蕴结肝胆,疏泄功能失常导致的病理变化,患者可能会出现胁肋灼痛胀痛、目黄、小便黄等症状,还可能会出现脚臭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口服龙胆泻肝丸、苦黄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保持情绪良好,避免暴躁、易怒等不良情绪。

4、下焦湿热

下焦湿热是指湿热侵及下焦,以小便淋漓灼痛或癃闭、大便腥臭稀溏或秘结、小腹胀痛、身热口渴等为主要表现,也可能会出现脚臭的情况。患者可遵医嘱口服八正散、四妙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通过针刺、艾灸等方式进行改善。

5、阳明热盛

阳明热盛是指热邪亢盛,侵袭阳明之腑,或阳明经病证日久化热,化燥伤津,导致阳明经气被扰,而成本病。患者可能会出现面红目赤、腹满胀痛、口渴喜冷饮、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等症状,也可能会出现脚臭的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白虎汤、清胃散等药物进行调理。同时,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洗衣物。如有上述相关不适,应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