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人体的阳气与中气是什么

李若 中医内科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咨询

人体的阳气与中气,一般是指人体内具有温煦作用的阳气和人体内的中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人体内的阳气主要是指人体内具有温煦作用的阳气,包括肾阳、脾阳、胃阳等。肾阳具有温煦作用,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维持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如果肾阳不足,可能会出现腰膝酸软、四肢冰凉、畏寒怕冷等不适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等药物进行调理。脾阳具有温煦作用,能够促进人体的消化吸收,维持人体正常的营养供给。如果脾阳不足,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腹胀、大便稀溏等不适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等药物进行调理。胃阳具有温煦作用,能够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维持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如果胃阳不足,可能会出现胃痛、胃胀、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温胃舒胶囊、附子理中丸等药物进行调理。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同时,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可以适当进食温补类食物,如羊肉、牛肉等。

2023-09-26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人体缺阳气是什么原因

人体缺阳气可能是饮食不当、长期熬夜、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也可能是体内阳气不足、肾阳虚、脾阳虚等导致。

1、饮食不当

如果患者长期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冰淇淋、冷饮等,容易导致体内阳气受损,从而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食温热的食物,如羊肉、桂圆等。

2、长期熬夜

如果患者长期熬夜,容易导致身体过度劳累,从而引起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注意劳逸结合。

3、不良的生活习惯

如果患者长期久坐、久站,容易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避免长期久坐、久站,可以适当进行运动,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不适症状。

4、体内阳气不足

体内阳气不足可能是先天体质虚弱、长期劳累等原因引起。如果患者长期处于寒冷的环境中,不注意自身保暖,也可能会导致体内阳气不足。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艾灸、拔罐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

5、肾阳虚

肾阳虚是指肾脏阳气不足,可能与久病伤肾、先天不足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腰膝酸软、四肢冰凉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桂附地黄丸、济生肾气丸等药物进行调理。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食羊肉、韭菜等温补的食物进行调理。

若症状严重,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中气不足,阳气下陷的症状
中气不足、阳气下陷的症状包括腹胀、腹泻、久泻不止、脱肛、小便潴留,这些症状可能表明身体存在潜在的问题,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1.腹胀 中气不足,阳气下陷会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减弱,胃肠道内气体积聚过多而引发腹胀。腹胀通常发生在腹部中央,可能伴有嗳气、打嗝等消化道不适症状。 2.腹泻 中气不足导致脾脏无法正常运化水湿,进而使水液代谢失常,出现腹泻的症状。腹泻多见于大肠和小肠,患者可能会伴随频繁的大便次数增多以及稀薄状粪便。 3.久泻不止 中气不足,阳气下陷会引起肠道蠕动减慢,消化吸收功能下降,从而导致长期腹泻不止。久泻不止主要影响结肠和直肠,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问题。 4.脱肛 中气不足,阳气下陷时会使肛门括约肌失去固涩作用,加上直肠黏膜下组织菲薄,导致脱出肛外形成脱肛。脱肛通常发生于直肠末端,严重者可伴有排便困难、肛门坠胀感等症状。 5.小便潴留 中气不足,阳气下陷入肾,导致膀胱气化功能受到抑制,不能顺利将尿液排出体外,从而引起小便潴留。小便潴留通常发生在膀胱,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但排尿量少的情况。 针对中气不足、阳气下陷引起的症状,可以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舌诊、脉诊等以评估病情。治疗措施包括中药调理,如使用补中益气汤或四君子汤等方剂。患者平时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症状。
中气不足和阳气不足的症状
中气不足和阳气不足的症状可能包括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面色苍白、畏寒肢冷,建议及时就医以确定诊断和治疗。 1.神疲乏力 中气不足时,气血生化之源匮乏,脏腑功能减退,导致精神萎靡不振、四肢无力。阳气不足则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减弱,血行迟缓,使营养物质不能充分输布全身。中气不足表现为脾脏运化功能下降,可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阳气不足会导致机体失去温煦作用,从而引发手脚冰凉、怕冷等现象。 2.少气懒言 中气不足时,由于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之源受到损伤,无法滋养心肺,导致呼吸微弱、声音低怯。阳气不足则会使体内阴寒内盛,影响到正常的气息运行,进而出现呼吸微弱的情况。患者可能伴随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此外,还可能出现头晕目眩、失眠多梦等情况。 3.自汗 中气不足通常是指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气血无法固摄而自发出汗。阳气不足则会使得卫外失司,腠理开阖不利,从而引起自汗的现象。这种情况常见于白天活动后出汗较多,夜间睡眠时停止出汗。同时还会伴有面色白、舌淡苔白等表现。 4.面色苍白 中气不足时,气血生化之源匮乏,脏腑功能减退,导致面色无华。阳气不足则会影响血液循环,使血液无法正常上荣于面,从而出现面色苍白的现象。患者可能会感到头晕、眼花等症状。长期存在面色苍白的情况,可能是贫血或其他疾病的征兆,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原因。 5.畏寒肢冷 中气不足时,气血生化之源匮乏,脏腑功能减退,导致身体抵抗力降低。阳气不足则会使机体失去温煦作用,从而引发畏寒肢冷的症状。患者可能伴随手脚冰冷、麻木等症状。此外,还可能出现腰膝酸软、性欲减退等情况。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甲状腺功能测定等,以便评估患者的体质状况。治疗措施包括中药调理,如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等。患者平时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