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打冷颤头晕想吐是怎么回事

葛苡寅 神经内科
佛山市中医院 三甲
咨询

打冷颤头晕想吐多考虑是受凉、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的,也可能是急性胃肠炎、胃肠型感冒、脑膜炎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不同的治疗。

1、受凉

可能是由于长期处于寒冷的环境中,没有做好保暖工作,从而导致身体受凉,出现四肢发冷、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通过局部热敷的方式缓解症状,也要注意休息和保暖。

2、上呼吸道感染

若患者受到病毒或细菌的感染,可能会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导致患者出现咳嗽、流鼻涕等症状,还有可能会伴随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3、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是指胃肠道黏膜发生的急性炎症,可能与进食卫生不洁的食物、暴饮暴食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兰索拉唑肠溶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也要注意避免吃辛辣刺激和生冷的食物。

4、胃肠型感冒

胃肠型感冒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藿香正气水、胃炎宁颗粒等中成药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

5、脑膜炎

脑膜炎是指发生于脑膜的炎症性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头痛、恶心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曲松钠注射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遵医嘱通过腰椎穿刺术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饮食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2023-09-25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头晕打冷颤怎么回事
头晕打颤可能是感染性休克、低血糖症、脑供血不足、高血压或贫血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是由于病原体及其毒素进入血液循环所导致的一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此时身体为了对抗病原体会出现发热、寒战等应激状态。这些病理生理变化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和血液动力学改变,引起血压下降和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感染性休克的治疗通常包括抗感染药物和液体复苏,如使用广谱抗生素和维持患者循环稳定。 2.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血浆葡萄糖水平降低,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会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从而出现头晕、出汗等症状。轻度低血糖可通过口服含糖食物进行缓解,重度则需及时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 3.脑供血不足 脑供血不足是指大脑局部供血减少或中断,导致脑部缺氧和代谢障碍,进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引起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发生。对于急性发作的脑供血不足,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进行治疗。 4.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会对血管壁产生持续的压力,导致动脉硬化和狭窄,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引起头晕、头痛等症状。控制高血压的关键是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常用降压药有硝苯地平缓释片、盐酸贝尼地平片等钙通道阻滞剂。 5.贫血 贫血时红细胞数量减少,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导致机体各组织器官缺氧,从而引起头晕、乏力、打冷颤等症状。纠正贫血的主要措施是补充铁元素,可以服用富马酸亚铁片、葡萄糖酸亚铁胶囊等补铁制剂来改善贫血状况。 针对头晕打冷颤的症状,建议进行头部磁共振成像以排除颅内病变的可能性,同时还需要进行电解质分析、甲状腺功能测定以及空腹血糖检测,以便进一步评估病情并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出汗打冷颤是怎么回事
出汗打冷颤可能是由感染性休克、低血糖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是由于病原体及其毒素进入血液循环所导致的一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在这种情况下,机体为了对抗感染而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增多,从而引起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感染性休克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如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以控制感染源。 2.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低于正常范围,此时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供应,导致大脑缺乏燃料,进而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包括出汗和颤抖。对于低血糖症,快速补充含糖食物如糖果或饮料可缓解症状。 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新陈代谢,使产热增加。当热量产生超过身体所需时,就会通过出汗的方式散热,同时也会引起肌肉收缩,导致打冷颤。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可以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用于治疗甲亢。 4.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会导致体内皮质醇等激素水平降低,影响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使身体对寒冷刺激更加敏感,因此会出现出冷汗和寒战的现象。氢化可的松是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用于替代疗法,改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症状。 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高血糖导致脂肪分解加速,产生大量酮体,这些酮体会抑制胰岛素的作用,进一步加重高血糖状态,引起代谢紊乱,出现出汗和颤抖等症状。补液和胰岛素治疗是主要的抢救措施,可通过静脉注射来纠正脱水和降低血糖浓度。 针对出汗打冷颤的情况,建议进行电解质分析、血常规以及空腹血糖检测,以排除电解质失衡、感染性疾病以及低血糖等相关因素。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适当的室温和穿着适宜的衣服,有助于减少不适症状的发生。
老人打冷颤是怎么回事
老人打冷颤可能是高热、脱水、中暑等原因引起的。 1、高热 高热一般是指体温在39.1℃~41℃的现象,是较常见的临床表现,一般常见于一些疾病的前驱症状。高热在临床上属于危重症范畴,可表现为头痛、打冷颤等。因此,老人打冷颤可能是高热所致,待高热症状缓解,打冷颤的症状一般也会自行消退。由于高热一般是其他疾病引起,需及时进行对因治疗和退热治疗。发热者以物理降温为主,高热时可给予非甾体的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等;高热症状严重致休克者除退热治疗外,应及时进行吸氧、监护等治疗。对因治疗方面,如果是流行性感冒导致的高热应卧床休息,多饮水,适宜营养,补充维生素,进食后以温开水漱口,保持口鼻清洁,全身症状明显时予抗感染治疗;细菌性痢疾有失水者,口服补液,严重脱水或有呕吐不能由口摄入时,采取静脉补液。急性胃肠炎患者病情轻者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以补充体液的丢失。必要时可注射止吐药、解痉药。 2、脱水 如果老人发生脱水的情况,会导致神经体液内环境紊乱、内分泌失调,也会出现浑身发冷、打颤的临床症状。如果老人打冷颤是脱水所致,应采用补水治疗,补水可分为人体补充一定浓度的生理盐水和电解质。补液治疗一般是静脉注射,应遵循少量注射的原则,避免因注射过多过快而引起水肿。 3、中暑 如果老人发生先兆中暑或严重中暑时,会导致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也会出现浑身发冷、打颤的情况。必须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到通风阴凉的环境中,并及时送医治疗,给予输液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