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脾阳不足的中医辨证治疗方剂

公孙权岩 中医内科
孝感市中心医院 三甲
咨询

脾阳不足的中医辨证治疗方剂有理中丸、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丸、人参健脾丸等。

1、理中丸

理中丸是由党参、白术、干姜、甘草等药物组成的,具有温中散寒、补气健脾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呕吐腹痛、胸满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2、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是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药物组成的,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证、气短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状。

3、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是由人参、茯苓、白术、山药、莲子、薏苡仁、扁豆等药物组成的,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等症状。

4、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是由附子、人参、白术、干姜、甘草等药物组成的,具有温中健脾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症状。

5、人参健脾丸

人参健脾丸是由人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砂仁、炙黄芪等药物组成的,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等症状。

另外,患者在服用上述药物时,需要严格遵医嘱,不可盲目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如果患者服用药物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23-09-01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背痛的中医辨证治疗方剂

背痛的中医辨证治疗方剂需要根据引起的原因进行分析,多考虑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的,也可能是外伤、风寒感冒、气血不足、肾虚等原因导致的。

1、不良的生活习惯

如果患者长期伏案工作,可能会导致背部肌肉过度牵拉,从而出现酸胀、疼痛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可以通过局部热敷的方式进行改善,也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进行缓解,日常要避免长期伏案工作。

2、外伤

如果患者背部受到外力撞击,可能会导致局部软组织损伤,从而引起疼痛、红肿等不适症状。患者可以在24小时内进行冰敷,24小时后可以进行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症状。必要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治疗。

3、风寒感冒

如果患者不注意自身保暖,可能会受到风寒入侵诱发感冒,从而出现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不适症状,还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可遵医嘱服用风寒感冒颗粒、荆防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还要注意自身保暖,避免受凉。

4、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是指体内的气与血两者都不足的情况,可能与先天体质虚弱、饮食不节、情绪波动大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疲劳乏力、胸闷气短等症状,也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八珍颗粒、归脾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

5、肾虚

肾虚主要是指肾脏的精气不足,可能与长期熬夜、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腰膝酸软、四肢发凉、头晕耳鸣等症状,还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食羊肉、牛肉等滋补的食物进行调理。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手脚发麻的中医辨证治疗方剂
手脚发麻在中医中可能与多种病因病机相关,治疗需个体化配方。常见的方剂包括桂枝汤、芍药甘草汤等,其中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和大枣是常用的药材。建议患者就医以获得准确诊断和治疗方案。 1.桂枝 桂枝具有温经散寒、通阳化气的功效,对于因风寒湿邪引起的四肢麻木有较好的缓解效果。阴虚火旺者慎用。 2.白芍 白芍味酸入肝经,能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主治肝血亏虚、筋脉失养所致的手足震颤、肌肉动。凡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脾胃虚寒泄泻者忌服。 3.甘草 甘草可调和诸药,缓解不适症状,常用于治疗气血不足导致的手脚麻木。服用时需注意不宜过量,否则可能导致水肿、高血压等不良反应。 4.生姜 生姜具有祛风解表的作用,若患者手脚发麻是由于风寒之邪侵袭所引起,则可以使用生姜进行治疗。阴虚内热及血燥津少者忌服生姜。 5.大枣 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对于气血两虚引起的麻木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痰湿偏盛、发热咳嗽、齿患疼痛、便秘腹胀、舌苔厚腻者忌食。 以上提及的所有药物均需要遵医嘱合理应用。此外,手脚发麻还可能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关,建议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并采取适当的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以维持良好的血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