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压积是指单位体积的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数量与血小板平均体积的乘积。正常范围为男性0.18-0.27L/L,女性0.16-0.24L/L,新生儿最大,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如果患者的检查结果出现异常,可能是脱水、缺铁性贫血、慢性炎症感染性疾病、骨髓增殖性疾病、恶性肿瘤等导致。
1.脱水:患者大量呕吐、腹泻或者在进行大手术后,会导致体内水分流失过多,从而引起脱水的情况发生。此时就会导致体内的血容量减少,从而使患者出现上述症状。一般可以通过多喝一些温开水的方式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也可以通过静脉点滴葡萄糖注射液等方式治疗。
2.缺铁性贫血:通常是由于机体摄入不足以及吸收障碍等因素造成的,会加快红细胞的破坏而导致体内的血小板升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琥珀酸亚铁片、富马酸亚铁颗粒等药物进行改善。
3.慢性炎症感染性疾病:比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都会使人体内产生较多的组胺物质,进而造成血小板反应性的增高。可以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也可联合醋酸泼尼松片、环磷酰胺片等免疫抑制剂治疗。
4.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此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可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均增多,确诊后需行放疗、化疗治疗。
5.恶性肿瘤:若患者存在肺癌、肝癌、胃癌等恶性肿瘤,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损伤造血组织,导致血小板生成增多,就可能导致这一情况出现。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处理。
此外,还可能是假性血小板压积偏高所致,可能与测量误差、标本采集不当等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复查。日常应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