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患者长期贴膏药导致皮肤出现溃烂的情况时,需要及时将膏药去除,并使用碘伏进行消毒处理。必要时也可以遵医嘱涂抹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治疗。
1.更换部位:若患者使用的膏药为膏状,长时间贴在同一个位置会导致局部组织受到压迫而引起血液循环不畅,甚至还会造成皮肤发黑以及坏死等情况发生。此时建议患者更换其他部位再继续使用,以免延误病情。
2.局部冲洗:当患者出现此情况后可以先用清水对患处进行清洗,然后再使用酒精棉球擦拭伤口部位,能够起到杀菌作用,避免继发感染。
3.外用药膏:由于膏药中含有较多的化学成分,如邻苯二甲酸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可能会刺激皮肤引起不适症状。若患者出现瘙痒、疼痛等症状,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外用炉甘石洗剂、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具有止痒、抗炎的作用。
4.口服药物:若经上述方法治疗无效者,可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类药物预防感染。
5.手术治疗:对于已经形成脓肿的患者,则需要通过手术的方法进行切开引流处理,以促进炎症消退及愈合。
另外,在恢复期间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勤换洗衣服,尽量穿宽松舒适的棉质衣物。若出现明显不适,还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