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心烦意乱中医怎么说

裴帅宏 中医内科
义务张文明西医诊所 三甲
咨询

心烦意乱在中医上一般是指心中烦躁、无心安神,可能是情志不畅导致的情志内伤,也可能与阴虚火旺、实热症、血虚、气郁等因素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的中医内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1.情志不畅:由于肝主疏泄,若长期情绪抑郁,则会导致肝失疏泄,进而影响到其他脏腑的功能失调,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如胸胁胀痛、脘腹胀满、心烦意乱等。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逍遥丸、舒肝解郁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2.阴虚火旺:多是房事过度、过量服用温燥劫阴之品,以及年老体衰所致,可导致体内阳气偏亢,火热之邪充斥于外,进而引起一系列不适症状,如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心烦意乱等。此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等药物进行调理。

3.实热症:通常因感受风寒暑湿燥火之邪所引发的一系列证候,也可由饮食辛辣刺激、嗜酒、情志不遂等多种原因诱发,可表现为高热、烦躁、狂躁、谵语、昏迷、痉挛抽搐等症状,因此会出现心烦意乱的情况。此时需要遵医嘱采取清营凉血、泻火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比如使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药物。

4.血虚:可能与先天体质差、久病等原因有关,患病后气血不足,不能正常濡养机体,致使脏腑组织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如失眠多梦、健忘、头晕耳鸣、疲倦无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面色苍白、心烦意乱等。此时可以配合医生使用人参归脾丸、乌鸡白凤丸、阿胶补血口服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5.气郁:主要考虑为情志因素,如忧愁思虑过多,或者生活工作压力过大,导致肝气郁结,日久则形成气滞,进而引起心烦意乱的症状,还可伴有胸部憋闷疼痛、嗳气吞酸、肠鸣下利、苔薄白、脉弦细等表现。此时需遵医嘱应用一些行气解郁的中药,例如柴胡疏肝散加减来缓解。

除上述情况外,还可能与心血瘀阻、痰浊壅塞等情况有关。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并且注意休息,有利于病情恢复。

2023-12-05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心烦意乱怎么办
心烦意乱可以通过放松训练、冥想练习、认知行为疗法、安神药物、运动疗法等方法来缓解。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1.放松训练 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方式帮助身体进入放松状态。此方法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减轻焦虑感,从而改善心烦意乱的症状。 2.冥想练习 通过专注呼吸或其他感知对象来培养正念,每日练习一定时间。冥想可提高个体对自身感受的认知能力,并促进身心平衡,对于因压力大而引起的心烦意乱具有积极作用。 3.认知行为疗法 由专业心理医生引导患者识别并改变不良思维模式及行为习惯,在数次会诊后完成疗程。CBT旨在纠正患者对特定刺激产生的不合理想法与反应,解决因认知偏差导致的心烦意乱问题。 4.安神药物 在医师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非处方镇静剂如苯二氮卓类药物或草本补品进行口服。这些药品能够稳定神经传导系统功能,促使大脑分泌内源性阿片样物质以达到舒缓效果。 5.运动疗法 根据个人体质制定规律且适宜强度的锻炼计划,并持之以恒执行。科学研究表明,规律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泵血功能以及提升脑部供氧量,从而有效缓解精神压力引起的负面情绪波动。 面对心烦意乱的状态时,应避免过度依赖电子产品,减少蓝光暴露,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缓解不适症状。
心烦意乱怎么办
心烦意乱可以通过放松训练、冥想练习、认知行为疗法、安神药物、运动疗法等方法来缓解。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1.放松训练 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方式帮助身体进入放松状态。此方法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减轻焦虑感,从而改善心烦意乱的症状。 2.冥想练习 通过专注呼吸或其他感知对象来培养正念,每日练习一定时间。冥想可提高个体对自身感受的认知能力,并促进身心平衡,对于因压力大而引起的心烦意乱具有积极作用。 3.认知行为疗法 由专业心理医生引导患者识别并改变不良思维模式及行为习惯,在数次会诊后完成疗程。CBT旨在纠正患者对特定刺激产生的不合理想法与反应,解决因认知偏差导致的心烦意乱问题。 4.安神药物 根据医嘱选择合适的非处方镇静剂如苯二氮卓类药物或草本补品,在睡前服用。这些药品能够稳定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水平,促使大脑释放血清素以产生宁静效果。 5.运动疗法 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制定规律且适度的锻炼计划,例如每周至少三次高强度间歇训练。科学研究表明,规律运动能增加内源性阿片肽分泌量,同时降低皮质醇水平,从而缓解由生活压力引起的负面情绪波动。 除此之外,建议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通常成人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必要时,若上述措施无效且症状持续存在,建议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以获得更专业的支持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