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胃超声加充排功能检查是查什么的

张豪禄 消化内科
聊城市人民医院 三甲
咨询

胃超声加充排功能检查一般是指胃部超声造影检查加上胃功能检查,主要是检查胃部是否存在病变,如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癌等。

1、胃炎

胃炎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或慢性炎症,患者一般会出现腹痛、腹胀、恶心等症状。患者可以进行胃部超声造影检查加上胃功能检查,可以明确胃炎的严重程度,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2、胃溃疡

胃溃疡通常是指胃黏膜在高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下,防御失衡,消化自身黏膜,形成局部炎性缺损,属于消化性溃疡的一种。患者一般会出现胃部疼痛、食欲不振、餐后腹胀等症状。患者可以进行胃部超声造影检查加上胃功能检查,可以明确胃溃疡的严重程度,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3、胃息肉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可能与长期服用抑酸药物、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恶心等症状。患者可以进行胃部超声造影检查加上胃功能检查,可以明确胃息肉的严重程度,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莫西林胶囊、阿奇霉素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4、胃癌

胃癌是指发生在胃部的癌症,一般源于胃上皮细胞,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一般会出现腹痛、消瘦、食欲不振等症状。患者可以进行胃部超声造影检查加上胃功能检查,可以明确胃癌的严重程度,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5、其他疾病

此外,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还应注意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如有不适,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2023-09-12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胃功能四项检查是查什么的

胃功能四项检查一般是检查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II、胃蛋白酶原I与胃蛋白酶原II的比值、胃泌素17、幽门螺杆菌检测。

1、胃蛋白酶原I

胃蛋白酶原I是检测胃黏膜细胞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功能,可以反映胃黏膜的状态,如果胃蛋白酶原I偏低,可能是胃黏膜分泌功能下降。

2、胃蛋白酶原II

胃蛋白酶原II是反映胃黏膜腺体和细胞数量的一项指标,如果胃蛋白酶原II偏高,可能是胃黏膜分泌功能亢进。

3、胃蛋白酶原I与胃蛋白酶原II的比值

胃蛋白酶原I与胃蛋白酶原II的比值可以反映胃黏膜的分泌功能,如果胃蛋白酶原I与胃蛋白酶原II的比值偏低,可能是胃黏膜腺体分泌减少。

4、幽门螺杆菌检测

幽门螺杆菌检测是一种无创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进行检测,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说明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

5、胃泌素17

胃泌素17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由胃窦部G细胞分泌,主要作用是刺激胃酸分泌,以及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如果胃泌素17水平明显升高,可能是存在胃黏膜萎缩、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情况。

建议患者在进行检查前需要注意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另外,如果患者出现胃部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血清胃功能检测是查什么的
血清胃功能检测通常包括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II、胃泌素17、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等项目,用于评估胃黏膜功能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建议患者在消化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胃镜检查以获取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1.胃蛋白酶原I 胃蛋白酶原I水平升高可能与胃黏膜主细胞分泌增加有关。通过抽取血液样本来评估胃蛋白酶原I含量。 2.胃蛋白酶原II 胃蛋白酶原II可作为辅助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疾病的一种指标。通常采用静脉抽血的方式采集血液标本,在无菌条件下分离血清后测定其浓度。 3.胃泌素17 胃泌素17可以反映下述情况: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患有自身免疫性胃炎;是否出现恶性贫血;是否发生胃癌。医生会抽取患者的血液样本,然后将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以确定胃泌素17的水平。 4.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 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用于检测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通过抽取血液样本来检测血液中幽门螺杆菌抗体的存在与否。 5.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能够直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甚至降部上端内腔的变化,判断有无病变。在预约时间内前往医院,在医生指导下完成胃镜检查。 以上各项检查均需要空腹进行,以免食物影响结果准确性。此外,建议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心情舒畅,以免引起血压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