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消失了还存在失眠的情况,可能与睡眠环境不佳、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当、心理压力大、疾病因素等有关。建议及时前往医院的精神心理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生活护理和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处理。
1.睡眠环境不佳:若患者所处环境过于嘈杂或者温度过高、过低,均可影响睡眠质量,出现失眠的症状。此时需要调整睡眠环境,保持安静舒适的状态,并且保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有助于改善症状。
2.作息不规律:如果经常熬夜或者白天睡觉时间过多,则可能导致生物钟紊乱而引起失眠。日常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睡前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如看刺激性视频等,均能够有效缓解失眠的症状。
3.饮食不当:若在晚上睡觉前进食咖啡、浓茶以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麻辣火锅、烧烤等,可能会导致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造成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症状。因此,建议尽量减少此类食物的摄入,可适当进食莲子、小米等助眠的食物,也可遵医嘱应用安神补脑液、枣仁安神胶囊等中成药进行调理。
4.心理压力大:由于工作或者学习等原因,使自身长期处于精神紧张、情绪焦虑的状态下,也可能会影响正常睡眠,还可伴有头痛、注意力下降等情况。此时可以尝试放松心情,比如听轻音乐、做瑜伽运动等,以帮助舒缓身心,必要时也可以配合医生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进行调节。
5.疾病因素:若患有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类疾病,虽然患者的焦虑感有所消失,但仍然会因担心某些事情而导致失眠。对此需积极就医并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如使用盐酸舍曲林片、阿普唑仑片等药物。
除此之外,若是由于年龄增长等因素导致身体素质降低,也有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平时要合理安排个人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还要注意补充钙质及维生素B族,有利于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