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膦酸盐作用机制是什么

2023-09-25251人阅读
陈恒

陈恒 三甲

温州市中心医院 - 肿瘤科

双膦酸盐的作用机制是抑制骨吸收、增加骨量、减少骨转移、缓解骨痛、治疗骨质疏松症等。双膦酸盐是一种作用于骨骼的药物,主要包括阿仑膦酸钠片、利塞膦酸钠片、伊班膦酸钠注射液等。

1、抑制骨吸收

双膦酸盐能够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从而减少骨质的流失,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目的。

2、增加骨量

双膦酸盐能够与骨骼中的羟基磷灰石结合,从而增加骨量,对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有一定的帮助。

3、减少骨转移

双膦酸盐还能够减少骨转移,对于已经出现骨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双膦酸盐进行治疗,有利于延长生存时间。

4、缓解骨痛

如果存在恶性肿瘤,可能会出现骨转移的情况,此时会引起骨痛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双膦酸盐进行治疗,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骨痛。

5、治疗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质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腰背疼痛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双膦酸盐进行治疗,该药物可与骨骼中的羟基磷灰石结合,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治疗骨质疏松症。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双膦酸盐,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如果用药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举报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怎么用
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可采取阿伦磷酸钠、利塞膦酸钠、唑来膦酸、依替膦酸二钠、降钙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1.阿伦磷酸钠 阿伦磷酸钠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延缓骨质吸收,从而改善骨密度。通常口服给药,每日一次。此药物适用于绝经后妇女以及老年男性的骨质疏松症。 2.利塞膦酸钠 利塞膦酸钠能有效降低骨转换率,增加骨密度,减少骨折风险。多为口服制剂,每周服用一次。利塞膦酸钠适合于预防和治疗绝经后女性及男性的骨质疏松症。 3.唑来膦酸 唑来膦酸可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慢骨质流失速度,提高骨密度。一般静脉注射,每年一次。唑来膦酸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成骨性转移瘤等疾病。 4.依替膦酸二钠 依替膦酸二钠能够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促进骨基质矿化,增强骨质。可作为口服补钙剂使用。该品可用于防治儿童生长发育期缺钙导致佝偻病。 5.降钙素 降钙素具有直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作用,因此对于急性期疼痛有较好的缓解效果。通常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主要应用于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时的急性期止痛。 在使用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伦磷酸钠进行骨质疏松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肾功能,因为这些药物可能对肾脏造成潜在影响。饮食方面,宜选用富含钙质的食物,如乳制品,并确保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以支持钙的吸收。
亚硝酸盐中毒引起缺氧的机制是什么
亚硝酸盐中毒引起缺氧的机制可能涉及亚硝酸盐-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组织缺氧等。这些因素导致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气的能力,从而引起缺氧。患者应立即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亚硝酸盐-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亚硝酸盐可使血液中的铁元素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导致氧气无法正常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影响血液运输和利用氧气。应用亚甲蓝注射液进行治疗是针对亚硝酸盐-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一种常见方法。 2.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会导致高铁血红蛋白不能被还原为血红蛋白,从而使高铁血红蛋白持续存在并占据部分血红蛋白的位置,进而妨碍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造成机体缺氧。补充维生素B6是治疗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的有效手段之一。 3.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 一氧化碳中毒后,其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阻碍了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导致血液携带氧的能力下降。若发生迟发性脑损伤,则会影响脑部血液循环和供氧状态,加重缺氧现象。高压氧舱治疗是抢救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重要手段,能提高血氧含量,改善组织缺氧状况。 4.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梗死、脑出血等,会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神经功能障碍,进一步影响全身的血液循环和供氧状态。对于脑梗死患者,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有助于预防新的血栓形成,减少缺氧风险。 5.组织缺氧 组织缺氧是指身体各组织器官由于血液中氧气供应不足而导致的缺氧状态,当亚硝酸盐中毒时,会使得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此时如果合并有组织缺氧的情况,就会加剧细胞代谢不畅,进一步加重缺氧的程度。增加心输出量是改善组织缺氧的基本措施之一,可通过提高心脏收缩力和加快心跳频率来实现,常用药物包括洋地黄类制剂、β受体激动剂等。 建议定期监测血液中的亚硝酸盐浓度以及高铁血红蛋白水平,以评估病情变化。必要时,还需进行血气分析、头颅磁共振成像等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