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镇痛药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

王印屏 全科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咨询

镇痛药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阻断痛觉传导等起到镇痛的作用。临床应用是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镇痛的作用。

1、作用机理

镇痛药主要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方式,阻断痛觉传导,从而达到镇痛的目的。临床上常用的镇痛药有非甾体抗炎药、中枢性镇痛药等。非甾体抗炎药主要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中枢性镇痛药主要包括曲马多、地佐辛等。

2、临床应用

镇痛药主要用于缓解各种疼痛,如头痛、牙痛、肌肉痛等。镇痛药还可以用于麻醉、手术前麻醉镇痛等。

镇痛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盲目自行用药,以免产生不良反应。用药期间要注意饮食健康,不要吃辣椒、大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用药后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要立即停止用药,并到医院就诊治疗。

2023-07-13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解热镇痛药副作用
解热镇痛药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血液系统异常以及神经精神症状。这些副作用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使用时需密切监测。 1.胃肠道不适 解热镇痛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来缓解疼痛和降低体温,但同时也会影响胃黏膜保护机制,导致胃酸分泌增加,引起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不适症状。长期或大量服用可能导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引发出血或穿孔。 2.过敏反应 部分个体对某些解热镇痛药物成分敏感,可能会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休克。这类反应通常快速发生,在接触药物后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出现,应立即停用并寻求医疗帮助。 3.肝肾功能损害 由于解热镇痛药物主要由肝脏代谢,并经肾脏排出体外,长时间大剂量使用会对这两个器官造成负担,从而诱发肝炎、黄疸、蛋白尿等问题。对于有基础疾病如慢性肝病或肾病的患者,更易受到此类药物的影响。 4.血液系统异常 一些解热镇痛药物会干扰血小板聚集和凝固过程,使出血时间延长,严重时可能出现鼻腔出血、牙龈出血等情况。此外,长期使用也可能导致白细胞减少或贫血,增加感染风险。 5.神经精神症状 少数人在服用解热镇痛药物后会出现头痛、头晕、嗜睡等神经系统表现;还可能出现情绪波动、焦虑不安等心理状态改变。上述情况多发生在用药初期或过量使用时,应及时调整剂量或更换其他同类药品。 为避免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解热镇痛类药物,并注意观察身体变化,如有任何不适及时就医处理。日常生活中还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解热镇痛药镇痛的主要作用部位是
解热镇痛药镇痛的主要作用部位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脊髓后角、外周神经末梢、痛觉感受器以及前列腺素合成酶。如果需要长期使用解热镇痛药,建议咨询医生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 1.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而起降温作用。患者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物进行治疗。通常建议饭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不适的发生风险。 2.脊髓后角 解热镇痛药能阻断伤害性刺激冲动向中枢的传导,降低脊髓后角的敏感性,从而发挥镇痛效果。对于轻度或中度疼痛,可以考虑使用非处方止痛药如阿司匹林、萘普生来缓解症状。 3.外周神经末梢 解热镇痛药能抑制外周神经末梢释放P物质和去甲肾上腺素,进而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感。针对术后或创伤引起的轻微至中度疼痛,可以选择口服此类药物如美沙酮、曲马多等。 4.痛觉感受器 解热镇痛药能够直接作用于痛觉感受器,减少其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起到镇痛的作用。当患者出现头痛、牙痛等症状时,可选择相应类型的解热镇痛药进行治疗,如阿咖酚散、复方氨林巴比妥片等。 5.前列腺素合成酶 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从而减轻炎症和疼痛。对于急性发作的偏头痛、关节炎等疾病导致的剧烈疼痛,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吲哚美辛、塞来昔布等药物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解热镇痛药时需遵循医师指导,避免超剂量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同时注意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发生,一旦发现立即停用并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