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孩子鼻炎清嗓子吃什么药

段杭土 全科
日照市中医医院 三甲
咨询

孩子鼻炎清嗓子一般可以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肟颗粒、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感冒灵颗粒、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1.阿莫西林颗粒:阿莫西林颗粒属于青霉素类抗生素,具有抗感染的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中耳炎、鼻窦炎、咽炎等疾病。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莫西林颗粒进行治疗。

2.头孢克肟颗粒:头孢克肟颗粒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的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支气管炎、肺炎、膀胱炎等疾病。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头孢克肟颗粒进行治疗。

3.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是一种复方制剂,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等,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缓解儿童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等症状。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进行治疗。

4.小儿感冒灵颗粒:小儿感冒灵颗粒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有野菊花、岗梅、咖啡因等,具有解热镇痛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缓解儿童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等症状。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小儿感冒灵颗粒进行治疗。

5.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有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等,具有清热解毒利咽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疖肿、腮腺炎、咽炎等疾病。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药物需严格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可盲目自行用药。

2023-10-17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孩子咽炎清嗓子咳嗽吃什么药

如果孩子出现咽炎、清嗓子、咳嗽的症状时,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感染药物、减充血剂、激素类药物、止咳化痰药物以及中成药物等。

1.抗感染药物: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药物,可以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若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则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上述药物来进行治疗。

2.减充血剂:常用的有盐酸伪麻黄碱缓释片,能够减少鼻腔分泌物,从而缓解鼻塞症状。但由于该药物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因此不建议连续使用超过一周,以免引起低血压的情况发生。

3.激素类药物:常见的有地氯雷他定糖浆、糠酸莫米松喷雾剂等,具有抗过敏和抗炎作用,能有效改善不适症状。

4.止咳化痰药物:如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氨溴特罗口服溶液等,此类药物具有较好的镇咳效果,并且还具有一定祛痰的功效,用药后能够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镇咳作用,有利于疾病恢复。

5.中成药物:比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金嗓利咽丸或者小儿肺热咳喘颗粒等,其中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由蒲公英、黄芩、苦地丁、板蓝根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功效;金嗓利咽丸由玄参、柴胡、当归、蛇舌草、枳壳、沉香、牡丹皮等成分组成,具有疏肝理气,化痰散瘀,利咽止痛的功效;小儿肺热咳喘颗粒主要由麻黄、石膏、甘草、炒苦杏仁、瓜蒌、金银花、连翘、黄芩、羚羊角粉等中药材组合而成,具有清热解毒,宣肺平喘,化痰止咳的功效。这些药物对于孩子的病情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此外,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多喝水,适量进食冰糖雪梨水、白萝卜汁等食物,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病情尽快康复。若服药一段时间后,未见明显好转,还需及时就医诊治。

儿童清嗓子吃什么药
儿童清嗓子可以考虑使用咽炎片、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清开灵口服液、复方甘草片、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是由于儿童用药需谨慎,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并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和适当的治疗方案。 1.咽炎片 咽炎片可用于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症状的治疗。服药期间应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2.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适用于疖肿、腮腺炎等疾病的治疗。本品具有抗病毒和抑菌的作用。 服用时需注意可能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 3.清开灵口服液 清开灵口服液可缓解上火引起的喉咙疼痛、咳嗽痰多等症状。该药能清热解毒,镇静安神。 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4.复方甘草片 复方甘草片对于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咳嗽、咳痰有较好的止咳祛痰效果。其含有的甘草浸膏粉能够保护发炎的咽喉黏膜;樟脑和八角茴香油则有一定的祛痰作用。 孕妇禁用此药。 5.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可以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本品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产生解热镇痛作用。 3~6岁儿童每次服用500mg,7~9岁儿童每次服用800mg,10~12岁儿童每次服用1000mg,一日3次。 以上提及的所有药品均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在孩子出现频繁清嗓行为时,家长应注意观察是否伴随其他异常表现,如鼻塞、流涕、食欲减退等,并及时带孩子就医以确定病因并接受适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