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说话说到激动的时候身体会颤抖是怎么回事

吴献 神经内科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咨询

说话说到激动的时候身体会颤抖,可能是正常现象、情绪波动过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等原因引起的。

1.正常现象:如果患者在平时的情绪比较稳定,在说话时出现激动的情况,可能会导致肌肉不自主地收缩,从而引起上述症状。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可以通过深呼吸的方式进行缓解。

2.情绪波动过大:如果患者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会导致情绪过于激动,也会使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出现手抖的症状。建议患者通过听音乐、看电影等方式来放松心情,也可以多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

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由于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从而出现心慌、出汗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伴有体重下降、大便次数增多等不适现象。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药物进行改善,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健康,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4.帕金森病:通常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原因造成的,发病以后会出现静止性震颤的现象,并且还可能会伴随肌张力增高、姿势平衡障碍等情况。可以遵医嘱服用盐酸金刚烷胺片、左旋多巴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营养神经的作用。必要时还可以配合医生通过脑起搏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

5.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通常表现为肢体或躯干的远端及近端出现震颤,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地西泮片、劳拉西泮片等镇静类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疾病进展。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饮食,尽量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比如小米粥、南瓜粥等。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还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2023-11-09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走路时身体会颤抖是怎么回事

走路时身体会颤抖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由过度疲劳、癫痫、帕金森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原因引起的。

1、正常现象

如果患者年龄较小,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可能会出现走路时身体会颤抖的情况,如果没有其他不适症状,一般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建议患者日常注意加强营养,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2、过度疲劳

如果患者长时间进行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引起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休息,缓解不适症状。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按摩、热敷等方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不适症状。

3、癫痫

癫痫主要是由于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一般会表现为全身抽搐、口吐白沫等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走路时身体会颤抖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

4、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主要是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引起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一般会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等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走路时身体会颤抖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金刚烷胺、左旋多巴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脑深部电刺激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

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主要是由于机体甲状腺素分泌过多引起的内分泌疾病。由于体内甲状腺素水平升高,患者会出现心悸、多食、消瘦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走路时身体会颤抖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药物进行治疗。饮食上,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肉、鸡蛋等。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护身体健康,改善症状。同时,患者应注重劳逸结合,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打羽毛球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抵抗疾病。如果不适症状持续加重,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身体会不自觉的颤抖是怎么回事
身体不自觉颤抖可能由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病、焦虑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脑梗死后遗症等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准确诊断和适当治疗。 1.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通常由遗传因素引起,涉及神经传递物质多巴胺代谢异常,导致肌肉控制障碍和不自主运动。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普萘洛尔、阿罗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 2.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导致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而乙酰胆碱相对增多所致。多巴胺减少使肌紧张增高,乙酰胆碱则通过促进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兴奋,进而促使突触后膜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提高中枢内胆碱能活动,使肌紧张进一步增强,两者共同作用下出现静止性震颤。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左旋多巴片、盐酸金刚烷胺胶囊等药物以改善病情。 3.焦虑症 焦虑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持续存在过度激活状态,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引起全身紧绷的感觉,严重时会出现不由自主地颤抖的现象。建议患者遵照医生的意见接受认知行为疗法或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氟西汀等药物来缓解不适症状。 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产生过多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此时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导致心率加快、出汗等症状,还可能引起肌肉痉挛和震颤。患者需要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甲状腺药如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等进行治疗。 5.脑梗死后遗症 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软化坏死,当病变累及锥体外系时,可能会出现肢体震颤的情况。针对脑梗死的治疗方法包括溶栓治疗以及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溶栓治疗常用的药物为尿激酶、链激酶等;血管内介入治疗常用的有经皮穿刺颅内外动脉支架植入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手术方式。 面对身体不自主颤抖的症状,应避免摄入咖啡因含量高的食物和饮料,保持规律的睡眠模式,有助于减轻症状。必要时,可以进行头颅MRI、血液中的儿茶酚胺浓度测定等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跟人说话说多了身体发抖发冷是怎么回事?
跟人说话说多了身体发抖发冷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焦虑症、特发性震颤、低血糖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的表现。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身体不适,建议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导致代谢率增加,引起心悸、出汗等不适感,进而出现情绪紧张和不安。当患者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时,会出现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从而引起身体颤抖和发冷。针对甲亢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甲状腺药物、碘-131治疗或手术切除甲状腺等,如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等。 2.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种精神障碍,持续的担忧和恐惧会导致心理压力增大,进而诱发躯体反应,如肌肉紧张、心跳加快等,表现为身体发抖和发冷。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以及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是常见的焦虑症治疗方法,例如舍曲林、帕罗西汀等。 3.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可能由遗传因素引起,涉及大脑中某些区域的功能异常,这些区域与运动控制有关。这种异常可能导致不自主的肌肉收缩,包括说话时的手部和头部震颤,进而影响到全身其他部位。对于特发性震颤,通常采用非药物治疗,如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若有必要,医生可能会开具普萘洛尔、阿普唑仑等药物以减轻症状。 4.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低于正常范围,此时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引起出汗、颤抖等症状。补充快速吸收碳水化合物如含糖饮料、糖果可迅速纠正低血糖,对于频繁发作且难以预测的低血糖,需要及时就医调整饮食计划和胰岛素剂量。 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会影响心脏、消化系统和体温调节等功能,导致出汗、心慌、手脚冰凉等症状。建议进行心理咨询和生活方式调整,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谷维素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类药物改善病情。 建议关注患者的睡眠质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缓解上述症状。必要时,可以进行甲状腺功能测定、血常规检查以及电解质分析等,以便进一步评估病情并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