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儿童鼻炎痰多吃什么药

松学 全科
咸宁市中心医院 三甲
咨询

如果出现儿童鼻炎、痰多的情况时,可以遵医嘱吃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过敏性鼻炎引起的上述情况,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糖浆等药物进行治疗。

1.阿莫西林颗粒:属于抗生素类的药物,具有抗菌的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咳嗽、咳痰等症状。但要注意的是对该药物存在过敏者禁用此药,以免加重病情。

2.头孢克肟颗粒:主要成分为头孢克肟,适用于治疗敏感细菌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以及胆道系统感染等疾病。同时对于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但由于该药物可能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因此建议患者要在饭后服用,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氯雷他定糖浆:是一种抗组胺药物,具有抗过敏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缓解儿童由于花粉症、尘螨所致的过敏性鼻炎及皮肤瘙痒等情况引起的流涕、喷嚏和鼻痒等症状。但如果儿童对此药物成分过敏,则不建议使用,以免引起皮疹、恶心等不适症状。

4.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为激素类药物,可用于治疗季节性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以及其他鼻炎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孕妇以及哺乳期妇女要慎用此药,以免影响胎儿发育或者导致婴儿出现不良反应。

5.生理盐水:主要是通过冲洗鼻腔的方式将分泌物排出,并且还能够起到清洁作用,有利于恢复。

若用药期间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针对性处理。

2023-12-11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儿童鼻炎鼻涕多吃什么药
儿童鼻炎鼻涕多可以考虑使用伪麻黄碱、赛庚啶、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酮替芬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是儿童用药需谨慎,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并且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伪麻黄碱 伪麻黄碱可用于缓解儿童鼻炎引起的流涕、打喷嚏等症状。该药物能选择性地收缩上呼吸道毛细血管,减轻炎症反应。使用伪麻黄碱时需注意不宜与其他抗感冒药同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此外,对该药物过敏的患儿禁止服用。 2.赛庚啶 赛庚啶可治疗儿童因过敏导致的鼻炎所致的流涕现象。本品具有较强的组胺H1受体拮抗作用,从而达到止痒和消除水肿的作用。服药期间应监测患儿是否出现嗜睡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另外,驾驶机动车辆及操作机器者宜避免使用。 3.氯雷他定 氯雷他定可以改善儿童因变态反应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状。此药为高效且持久的组胺H1受体拮抗剂,能够有效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从而减轻过敏反应。对氯雷他定过敏的患儿禁用。此外,若患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则慎用。 4.西替利嗪 西替利嗪适用于缓解儿童因过敏性鼻炎引起的流涕症状。本品属于第二代抗组胺药,通过阻断组织中组胺H1受体而起到抗过敏作用。服用西替利嗪后,患儿可能出现轻度头痛、乏力、嗜睡、口干、恶心、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恢复,无需特殊处理。 5.酮替芬 酮替芬可用于治疗儿童慢性变应性鼻炎所致的反复流涕。其能抑制过敏介质释放,具有较强的组胺H1受体拮抗作用,还具有较强的抗胆碱能作用。早产儿、新生儿禁用。此外,运动员也需要慎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儿童患有鼻炎的情况下,家长要避免盲目给患儿滥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以免加重病情或影响疾病的预后。
儿童鼻炎咳嗽有痰吃什么药
儿童鼻炎咳嗽有痰可以考虑使用盐酸氨溴索、阿奇霉素、头孢克洛、利巴韦林、布地奈德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是儿童用药需谨慎,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并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盐酸氨溴索 盐酸氨溴索可用于治疗儿童鼻炎引起的咳嗽、咳痰。该药物具有促进排痰的作用。服用时需注意可能出现的胃肠道不适反应,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2.阿奇霉素 阿奇霉素适用于敏感菌株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咳嗽、咳痰。本品可透过细菌细胞膜,在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可使细菌死亡。使用阿奇霉素时应注意肝功能监测,避免与其他肝毒性药物合用。 3.头孢克洛 头孢克洛主要针对由细菌引起的小孩急性支气管炎导致的咳嗽、咳痰。其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对头孢类抗生素过敏者禁用;新生儿应慎用。 4.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对于由病毒感染引发的儿童鼻炎伴随的咳嗽、咳痰有效。此药物能干扰RNA病毒的复制过程,从而达到抗病毒的目的。患者需要遵医嘱用药,以免出现贫血、乏力等不良反应。 5.布地奈德 布地奈德主要用于长期缓解哮喘以及预防急性发作,但也可用于减轻慢性鼻炎的症状。该药物为糖皮质激素,能够减少黏膜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使用时需注意可能发生局部烧灼感、刺激性干咳等不良反应,长期大面积使用还可能导致皮肤萎缩。 以上提及的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此外,建议患儿平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外出时可以佩戴口罩,以免加重病情。
儿童痰多吃什么化痰药好

5岁的阳阳最近一直不太舒服,原本活泼好动的他变得安静了许多。家长发现阳阳频繁咳嗽,每次咳嗽时,喉咙里都能听到呼噜呼噜有痰的声音。不仅如此,阳阳还总是清嗓子,感觉十分难受。

家长带着阳阳前往医院就诊,经过医生详细的听诊、血常规等检查,诊断阳阳为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的支气管炎,目前痰液较多是主要问题。

儿童痰多是儿科常见症状,常由多种呼吸道疾病引起,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根据《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在我国,儿童呼吸道疾病在儿科门诊就诊疾病中占比高达60%以上,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患儿会出现痰多的症状。

儿童由于呼吸道发育尚未完善,气道黏膜纤毛运动功能较弱,对痰液的清除能力较差,一旦呼吸道受到病原体侵袭,产生的痰液往往难以顺利排出,进而导致咳嗽、呼吸不畅等不适,严重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和睡眠质量。因此,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十分重要,既要兼顾儿童的病症,又要考虑儿童年龄。

【药物一览】

01氨溴索:促进呼吸道内黏稠分泌物的排出,减少黏液的滞留,适用于各种呼吸道疾病引起的痰液黏稠、咳痰困难的儿童。

02乙酰半胱氨酸:降低痰液黏稠度,使痰液易于咳出,尤其适用于痰液较多且黏稠,导致咳嗽频繁、呼吸困难的儿童患者。

03羧甲司坦:调节支气管腺体分泌,使痰液黏稠度降低,促进痰液排出,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引起的儿童咳痰不畅。

04小儿止咳糖浆:具有祛痰、镇咳作用,能缓解因痰液刺激引起的咳嗽,适用于小儿感冒引起的咳嗽、痰多症状。

【药物详解】

01氨溴索

●适用于多种呼吸道疾病导致的儿童痰液黏稠、咳痰困难。无论是感冒、支气管炎还是肺炎等疾病过程中,只要出现痰液难以咳出的情况,氨溴索都能发挥作用。尤其对于年龄较小,不会自主咳痰的婴幼儿,能有效帮助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减轻咳嗽症状。

●有多种剂型,其中儿童适用的口服剂型有分散片、泡腾片、颗粒、口服液和糖浆。对于年龄稍大、能吞咽的儿童,可选择分散片;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颗粒、口服液和糖浆剂型更为适宜,可用专门的量杯或滴管准确量取剂量后口服。

●不良反应较少,偶尔会出现轻微的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一般不影响继续用药。

02乙酰半胱氨酸

●主要用于痰液较多且黏稠,导致咳嗽频繁、呼吸困难的儿童。当儿童因痰液堵塞呼吸道,出现呼吸急促、咳嗽剧烈等症状时,乙酰半胱氨酸能迅速降低痰液黏稠度,使痰液易于咳出,从而缓解因痰液刺激引起的咳嗽和呼吸困难。

●有颗粒剂、泡腾片等剂型。颗粒剂需用适量温水冲服,搅拌均匀后让儿童服用,但仅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泡腾片则需要用40℃以下的温水泡开后饮用,以免水温过高影响药效。

●不良反应较少,少数儿童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症状,一般在停药后可自行缓解。对乙酰半胱氨酸过敏者禁用。患有支气管哮喘的儿童,使用时需谨慎,因为在个别情况下,可能会诱发哮喘发作。在用药过程中,若儿童出现哮喘发作的迹象,如喘息加重、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用药,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03羧甲司坦

●多用于2岁以上人群,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儿童咳痰不畅。对于反复咳嗽、咳痰,痰液黏稠难以咳出的儿童,羧甲司坦能调节支气管腺体分泌,使痰液黏稠度降低,促进痰液排出,改善呼吸道通气功能。

●有片剂、口服液、颗粒等剂型。可以根据儿童年龄选择剂型,口服后一般2-4小时开始起效,药效可维持4-6小时。

●不良反应较少,可能会出现轻度头晕、恶心、胃部不适等症状,一般可自行缓解。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儿童慎用,因为可能会加重溃疡症状。

04小儿止咳糖浆

●属于中西药复方制剂,多用于2岁以上儿童,2岁以下需根据医生建议使用。适用于小儿感冒引起的咳嗽、痰多症状。当儿童因感冒出现咳嗽,伴有痰液时,小儿止咳糖浆既能祛痰,又能镇咳,可有效缓解因痰液刺激呼吸道引起的咳嗽,减轻儿童的不适。

●为糖浆剂,直接口服,服用后不宜立即饮水,以免影响药物在呼吸道黏膜的附着和作用效果。一般在服用后30分钟-1小时开始起效,药效可维持4-6小时。

●不良反应较少,个别儿童可能会出现口干、便秘等症状。因其含有糖分,糖尿病患儿慎用。

※在使用化痰药物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不可盲目用药或随意听信偏方。

【其他治疗方法】

1、饮食调理

饮食上,可适当给儿童食用一些具有润肺化痰作用的食物,如梨、百合、枇杷等。同时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饮水量可根据年龄适当调整,一般幼儿每天1000-1500毫升,学龄儿童每天1500-2000毫升。水分能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

2、拍背排痰

拍背排痰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辅助排痰方法。

在儿童咳嗽时,家长可将儿童侧卧或抱起,使其背部朝上,手指并拢,掌心呈弓形(空心掌),从儿童背部下方(腰部以上)开始,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拍打,两侧肺部都要拍到,每次拍背时间5-1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拍背能促进痰液松动,有利于痰液排出。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拍背时力度要适中,避免用力过猛。

【实用建议】

1、用药观察要点

●记录痰液颜色变化(白→黄需警惕感染)

●监测单日排痰次数(有效治疗应达5-8次/日)

●观察痰液性状(拉丝状→泡沫状为好转迹象)

2、药物联用原则

●祛痰药与抗生素间隔1小时

●避免两种黏液溶解剂联用

●与镇咳药需间隔4小时

3、危险信号识别

●痰中带血或粉红色泡沫痰

●呼吸频率>40次/分钟

●锁骨上窝吸气性凹陷

●持续发热超过7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