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白内障用艾灸灸哪里

余国 针灸推拿
宿州市立医院 三甲
咨询

一般情况下,白内障患者可以用艾灸治疗,可以灸瞳子髎穴、睛明穴、攒竹穴、四白穴、太阳穴等穴位,可以缓解白内障引起的不适症状。但艾灸治疗并不能治愈白内障,患者还需遵医嘱使用药物或手术治疗。

1、瞳子髎穴

瞳子髎穴位于目内眦外侧0.5寸,瞳子髎穴属于足少阳胆经,具有开窍明目、散风止痛、清热散结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目赤肿痛、视物昏花等病症。瞳子髎穴配合睛明穴、攒竹穴等穴位,可以缓解白内障引起的眼部不适症状。

2、睛明穴

睛明穴位于目内眦外侧0.5寸,眶内侧缘凹陷中,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具有明目退翳、疏风清热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目赤肿痛、视物昏花等病症。睛明配合风池穴、球后穴等穴位,也可以缓解白内障引起的眼部不适症状。

3、攒竹穴

攒竹穴位于面部,眉毛的后面,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具有明目护眼、清热解表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目赤肿痛、视物昏花等病症。攒竹穴配合太阳穴、头维穴等穴位,也可以缓解白内障引起的眼部不适症状。

4、四白穴

四白穴位于面部,眶下孔的凹陷中,具有疏风清热、通经活络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目赤肿痛、目翳等病症。四白穴配合睛明穴、太阳穴等穴位,也可以缓解白内障引起的眼部不适症状。

5、太阳穴

太阳穴位于头部,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中,常用于治疗目痛、目胀、头痛、口眼歪斜、面痛等病症。太阳穴配合风池穴、球后穴等穴位,也可以缓解白内障引起的眼部不适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艾灸治疗只能辅助治疗白内障,患者还需遵医嘱使用药物或手术治疗。白内障主要是由于年龄老化、眼部手术、眼部外伤等因素引起的,患者一般会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屈光改变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吡诺克辛滴眼液、法可林滴眼液等进行滴眼治疗。必要时,患者可以通过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

2023-09-12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初伏艾灸灸哪里

初伏是指进入三伏天的第一天,此时气候炎热,阳气极盛。在初伏时进行艾灸治疗,通常可以根据自身所存在具体病症遵医嘱选取肺俞穴、大椎穴、神阙穴、风门穴、委中穴等穴位进行艾灸。

1.肺俞穴:该穴位位于脊柱区,在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具有宣肺平喘、清热解表的功效,对于支气管炎、肺炎引起的咳嗽、咳痰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大椎穴:该穴位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凹陷处。具有壮阳固脱、益肾强腰、温运督脉的作用,适用于治疗项背强痛、腰膝无力等情况。

3.神阙穴:该穴位在脐部中央,是任脉上的要穴之一。具有回阳固脱、和胃理肠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泄痢、绕脐腹痛、水肿、呕吐等病症。

4.风门穴:该穴位是位于背部,在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主治咳嗽、气喘、咯血、骨蒸潮热、盗汗、瘙痒、隐疹等。

5.委中穴:该穴位位于膝盖后方,腘横纹中点下方。具有舒筋活络,清热凉血的功能,主治腰背痛、下肢痿痹、腹痛等。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艾灸的部位不同,但都需要由专业医生操作,并且需要掌握好合适的刺激量以及时间,避免烫伤。另外,由于艾灸时会导致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因此患者应注意防暑降温,以免出现中暑的情况。

夏季养心艾灸灸哪里
夏季养心艾灸哪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养心分为心气虚或者是心阴虚。 1、心气虚 心气虚一般是心气不足导致,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等症状。患者可以艾灸心俞穴、神门穴等穴位进行改善。心俞穴在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具有宁心神、调气血的功效,临床上适用于心慌、心悸或者是心动过速等,还可辅助缓解心气虚的情况。神门穴位于手掌侧腕横纹上,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因为心气虚会导致出现心悸、头晕等症状,而艾灸神门穴能够治疗心气虚所导致的症状。此外,心气虚的患者还可配合黄芪、党参或当归等中药进行调理,也可遵医嘱选择玉屏风散、人参健脾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2、心阴虚 心阴虚又叫做心阴亏虚,一般是指心脏阴液不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悸、失眠、烦躁,还可能会出现口舌生疮、面色深红等症状。心阴虚的患者可以选择艾灸内关穴、涌泉穴等穴位。内关穴位于前臂内侧,腕掌横纹上两寸,两筋之间,具有宁心安神、理气和胃的功效,主要适用于胸闷、胸痛、心悸等,还可辅助治疗心阴虚。涌泉穴位于足掌心,第二、三跖骨间,具有散热生气的功效,能够治疗心阴虚所引起的失眠、烦躁等症状。心阴虚的患者还可采取生脉饮、交泰丸等中成药进行调理,同时还可适量食用滋阴养血的食物,例如山药、银耳等,还需注意心情愉悦,避免情绪出现波动过大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