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吐本身并不会导致烂嘴角以及嘴唇的出现。若患者在进行催吐后出现了上述症状,则可能是由于食物刺激、口腔黏膜损伤、胃溃疡、牙龈炎、疱疹性口炎等原因所引起。
1.食物刺激:如果自身存在消化不良的情况,在进食较多的食物之后可能会诱发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生,此时可以使用手指或者是压舌板等物品按压患者的喉结部位来帮助催吐,将体内未被吸收的食物排出。但如果催吐的时间过长或者次数过多,就有可能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从而对咽喉部造成一定的刺激作用,甚至还会腐蚀局部皮肤而引发糜烂现象。此时建议遵医嘱应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硫糖铝咀嚼片等药物治疗。
2.口腔黏膜损伤:在催吐的过程中,舌头长时间受到牙齿摩擦,可使口腔黏膜受损,进而表现为疼痛、溃烂的症状。此时需要及时停止催吐,并且用生理盐水漱口,必要时也可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类药物治疗。
3.胃溃疡: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患病以后容易影响到胃肠道正常的蠕动功能,而且还会加重胃部负担,所以会出现反酸、嗳气、腹部胀痛等情况。当反酸物刺激食管入口时即可引起反射性的呕吐,长期反复发作就会导致口腔内壁受到损伤,从而形成溃破的现象。此时需遵医嘱服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枸橼酸铋钾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4.牙龈炎:是发生在牙菌斑中的炎症性疾病,发病原因可能与不注意口腔卫生清洁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如果在此期间催吐,会进一步加重病情,甚至还有可能导致牙龈出血的情况发生。此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甲硝唑芬布芬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5.疱疹性口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通过直接接触、间接接触等方式传播。患病以后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成簇小水泡、糜烂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还可能会伴随发热、灼烧感等不适症状。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昔洛韦乳膏、喷昔洛韦乳膏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除上述情况外,还可能为口腔癌等疾病所致。日常生活中应维持口腔干净、整洁,饮食上宜清淡、温和,多吃新鲜瓜果蔬菜,少吃过烫、辛辣、油腻食品,以免加剧机体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