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医所说的脾指的是什么脏腑

邵韶楷 中医内科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咨询

中医所说的脾脏一般是指西医解剖学中的脾,是人体的一个重要脏器。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主要是运化水谷精微,将其转输到身体各个部位,以营养身体。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可以将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其吸收、传输到身体各个部位。如果脾虚,就会导致运化失常,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大便稀溏、乏力、气短等症状。如果是脾气虚,患者可出现食少、腹胀、大便溏稀、乏力、气短等症状。如果是脾阳虚,患者可出现腹痛、大便溏稀、四肢不温、怕冷等症状。如果是脾虚湿困,患者可出现脘腹胀满、大便黏腻、身体困重、头身困重等症状。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等药物进行调理,可以起到健脾益气、和胃渗湿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2023-09-01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推荐
中医所说的白虎历节指的是哪种症状
中医所说的白虎历节指的是关节肿痛、发热、口渴、心烦不宁、汗出等症状,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出现,建议就医进行中医诊断和治疗。 1.关节肿痛 白虎历节多因风寒湿邪侵袭经络关节,导致气血凝滞不通,进而引发关节肿痛。此症状主要表现在四肢大关节处,如肩、肘、膝等。 2.发热 白虎历节病因为外感风寒湿邪,这些邪气入里化热,导致体内有热邪存在,从而出现发热的症状。发热通常出现在疾病的早期或进展期,可能伴有出汗不畅或恶寒等症状。 3.口渴 白虎历节时,由于邪热炽盛,耗伤津液,使体内津液亏损,不能滋润口腔和咽喉,故而感到口渴。口渴常伴随着频繁饮水欲望,且饮水后并不能缓解口干的感觉。 4.心烦不宁 当白虎历节发展到一定程度,邪热扰动心神,就会出现心烦不宁的情况。这种症状表现为情绪烦躁不安,难以集中注意力,甚至出现失眠的情况。 5.汗出 白虎历节时,邪热逼迫津液外出,导致汗液增多,形成自发出汗的现象。患者可能会在白天不自主地大量出汗,尤其是在活动后或穿衣过多时更为明显。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血常规、尿常规以及关节超声波检查。治疗措施包括中医药物调理,如石膏、知母等清热解毒药物,以及针灸疗法。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同时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促进身体恢复。
中医所说的白虎历节指的是哪种症状
中医所说的白虎历节指的是关节肿痛、发热、口渴、心烦不宁、汗出等症状,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出现,建议就医进行中医诊断和治疗。 1.关节肿痛 白虎历节通常由风邪侵袭、湿热内蕴等原因导致气血运行受阻,进而引发关节肿胀和疼痛。这种症状主要表现在四肢大关节处,如肩、肘、膝等,患者可能感到关节僵硬或活动受限。 2.发热 白虎历节病中存在炎症因子刺激体温调节中枢,使机体产热量增加而散热减少,从而引起发热现象。发热通常出现在疾病的急性期,且常伴有出汗不畅、口干舌燥等症状。 3.口渴 由于湿热之邪壅遏于里,耗伤津液,致使体内津液不足,出现口渴的症状。患者会感到口腔干燥,需要频繁饮水来缓解不适感。 4.心烦不宁 当湿热之邪上扰心神时,会导致心神不安,出现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等不适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伴随情绪波动加剧,严重时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5.汗出 白虎历节病中的湿热之邪容易阻碍腠理,使得体内的阳气不能固摄津液,从而导致汗液外泄。患者可能会在白天微感畏寒怕冷的同时,出现夜间盗汗的情况。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血常规、尿常规以及关节超声波检查。治疗措施包括中医药物调理,如石膏、知母等清热解毒药物,以及针灸疗法。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保持充足休息,以助于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