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心悸一般是指自觉心中跳动不安,常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可以前往中医院就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治疗。
1.四诊合参:即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在此基础上判断疾病情况,如心慌、心悸患者可能有面色苍白的情况,也可能无异常表现;同时观察舌质红不红、舌苔厚薄等,以及询问是否有胸闷气短等症状,最后通过脉象来综合判断病情。
2.药物调理:中医认为心与神有关,也主血脉,因此心悸主要考虑是心血不足导致的心神失养所致,而心脾两虚也可导致气血不能上荣于心,进而影响心神安藏,也会导致心悸。此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归脾丸、人参归脾丸、天王补心丹等药物进行治疗,具有滋阴清热的功效,可有效缓解心慌、心悸的症状。
3.针灸治疗:针刺或艾灸人体特定穴位,能够调节机体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若为心脾两虚引起的心悸,则可选择三阴交穴、神门穴、内关穴等穴位进行治疗。
4.其他方法:如刮痧疗法、按摩疗法等,其中以按法为主的一种手法,操作时用手指或手掌在体表某一部位上做相对滑润、柔和、不间断地推动摩擦,能起到舒筋活络、调和气血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另外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油腻的食物,以免增加胃肠道负担,不利于疾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