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躯体化障碍与躯体形式障碍的区别

李红冬 综合内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躯体化障碍与躯体形式障碍的区别在于症状性质、诊断标准、病程特征、预后以及心理社会因素参与程度。
1.症状性质
躯体化障碍患者将心理冲突转化为身体上的不适或疼痛,但没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而躯体形式障碍包括多种类型,其中一些也涉及身体症状,但这些症状通常可以被解释为生理原因。
按要求一句话解释区别,在症状性质上,躯体化障碍是将心理压力转化为身体症状,而躯体形式障碍则包括多种类型,其中一些也涉及身体症状,但这些症状通常可以被解释为生理原因。
2.诊断标准
躯体化障碍的诊断基于患者持续存在至少6个月的身体症状,且这些症状不符合任何一种神经系统或内脏器官疾病的表现,并且能够通过常规医学检查排除相应疾病。而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组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身体症状的优势观念或表现为主要特点的一组综合征,包括疑病症、躯体忧虑障碍、躯体变形障碍等。
按要求一句话解释区别,在诊断标准方面,躯体化障碍需要满足特定的时间长度和排除其他潜在疾病的条件,而躯体形式障碍则是一组多样化的症状群。
3.病程特征
躯体化障碍的病程通常是慢性的,可能伴随有反复发作的情况。而躯体形式障碍中的一些类型,如疑病症,其病程可能更为持久,但也可能出现缓解期。
按要求一句话解释区别,在病程特征方面,躯体化障碍的病程通常是慢性的,而躯体形式障碍中的某些类型的病程可能更为持久。
4.预后
躯体化障碍的预后因人而异,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但容易复发。而躯体形式障碍中的一些类型,如疑病症,对治疗反应较好,预后相对较好。
按要求一句话解释区别,在预后方面,躯体化障碍的预后因人而异,而躯体形式障碍中的一些类型的预后相对较好。
5.心理社会因素参与程度
躯体化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参与程度较高,患者的症状往往与应激事件或人际关系问题有关。而躯体形式障碍中的一些类型,如疑病症,可能受到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但也可能是由生物学或其他因素导致的。
按要求一句话解释区别,在心理社会因素参与程度方面,躯体化障碍的症状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而躯体形式障碍中的一些类型也可能受到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
针对躯体化障碍和躯体形式障碍,建议进行心理咨询或精神科评估,以便明确诊断并接受适当治疗。
66
2024-04-12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