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腿外侧的经络疏通,一般有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等。经络是中医的一种说法,是人体内气血输布的通路,也是人体内经络的主要组成部分。
1、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胆经起于瞳子髎穴,向上通过横平足窍阴穴,向下通过膝关穴,向前通过阴毛部位,进入腹部,从而到达腿部外侧,主要治疗头、目、耳、鼻、喉等部位的病症,比如目赤肿痛、耳鸣、耳聋、口苦、咽喉肿痛等。
2、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起于迎香穴,向上通过鼻翼旁,进入鼻腔,再进入面部,从而到达腿部外侧,主要治疗胃痛、腹胀、呕吐、口苦、大便秘结等病症。
3、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沿着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从而到达腿部外侧,主要治疗腹胀、腹痛、便血、黄疸等病症。
4、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侧的隐白穴,向上通过脊柱,进入头部,从而到达腿部外侧,主要治疗头痛、项背强直、口苦、咽喉肿痛等病症。
5、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之下,沿着足背外侧上行,进入小腿内侧,再进入腘窝,从而到达腿部外侧,主要治疗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小便不利等病症。
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按摩、针灸、艾灸等方式对大腿外侧的经络进行疏通,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也可以促进局部的新陈代谢,能够有效缓解腿部酸痛、麻木等不适症状。但在进行经络疏通时,要注意力度,避免用力过大,以免对身体造成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