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菌性尿道炎
细菌侵入尿道黏膜后,在局部繁殖并产生毒素和酶等有害物质,导致炎症反应。这会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抗生素是主要治疗方法,如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2.尿道结石
尿道结石是指结石从肾脏或输尿管进入尿道,停留在尿道内引起的疾病。当结石移动时刺激尿道黏膜,可能导致疼痛、排尿困难等症状。对于较小的结石,可通过大量饮水促进其自然排出;若结石较大,则需手术取出。
3.尿道损伤
尿道损伤通常由外伤造成,会导致尿道黏膜受损,易受细菌入侵而发生感染。损伤部位可能会出现血尿、尿道口流脓等症状。轻度损伤可自行愈合,重度损伤可能需要缝合修复。患者平时应减少剧烈运动,注意保护好身体。
4.尿道异物
尿道异物包括留置导尿管、自溶塑料管、金属环等,这些异物长期存在于尿道中,会对尿道组织产生机械性压迫和摩擦,进而诱发感染。及时移除异物是关键,同时还要使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5.尿道梗阻
尿道梗阻指尿液流通受到阻碍,常见原因有结石、肿瘤等。尿液无法顺利通过尿道时,容易滞留并形成感染。解除梗阻是解决感染的关键,可通过手术去除结石或切除肿瘤。例如经尿道膀胱镜下取石术、经尿道电切术等。
针对泌尿道感染,建议患者进行尿常规、尿培养及药敏试验以确定致病微生物种类及耐药性。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阴部清洁干燥,勤换洗内衣裤,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