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引起医源性疾病的原因

张建波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牡丹江市妇幼保健院 三级甲等
咨询
引起医源性疾病的原因包括滥用抗生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手术后感染、静脉注射污染血液以及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这些情况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病原体侵袭,引发新的健康问题。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和医疗器械,以减少医源性感染的风险。
1.滥用抗生素
由于病原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导致原本可以治愈的感染难以控制。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遵循医生指导,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时间。
2.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感染。例如,患者可遵医嘱服用环磷酰胺片、甲氨蝶呤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手术后感染
手术后感染是由手术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不当引起的,可能导致细菌进入体内并繁殖。如术后出现发热、伤口红肿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并配合进行相应处理。
4.静脉注射污染血液
如果输入了被污染的血液,其中所含的致病微生物可能会通过血液循环扩散到全身各处,引发严重的感染。为预防此类情况发生,需确保所有用于静脉注射的设备均经过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
5.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
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可能使医疗器械上残留有多种病原体,当这些病原体随着医疗器械进入到人体内部之后,则有可能会引起医源性的感染。对于这类原因所致的医源性感染,可以通过完善医院规章制度来减少其发生的概率。比如,规定医疗器械必须在使用前进行全面消毒,并且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建议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针对潜在的医疗风险因素进行筛查,如肝功能、肾功能、血糖水平等。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共用个人用品等,有助于降低医源性疾病的风险。
66
2024-04-05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