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活跃
性活跃使生殖道黏膜频繁受到摩擦和损伤,微小伤口有利于病原体入侵并繁殖。可通过使用避孕套进行保护。
2.免疫力低下
免疫力低下的个体对抗微生物感染的能力减弱,导致支原体易于侵入并扩散。可遵医嘱服用免疫增强药物如转移因子口服溶液、胸腺肽肠溶片等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3.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会使机体免疫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无法有效抵御外源性病原体的入侵。应定期监测免疫功能指标,调整免疫抑制剂剂量或种类以维持适当的免疫反应。
4.遗传易感性
存在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可能更容易被支原体感染,因为其细胞表面可能存在与支原体附着相关的受体。针对遗传易感性,可以考虑进行基因检测,评估个人风险,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5.环境因素暴露
某些环境因素,如污染或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受损,增加支原体感染的风险。减少环境污染和有害物质暴露是降低感染风险的重要手段。
建议关注自身是否存在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必要时可以通过尿常规、分泌物培养等方式进行诊断。患者平时应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以增强身体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