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中医瘙痒症的原因分类

张建波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牡丹江市妇幼保健院 三级甲等
咨询
中医瘙痒症的病因分类包括血虚风燥、湿热蕴肤、阴虚内热、气血凝滞以及冲任不调,治疗需针对具体病因进行。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中医辨证论治。
1.血虚风燥
血虚则肌肤失去濡养,风燥之邪易于侵袭肌肤,故见皮肤干燥、脱屑。因此可选用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中药进行调理,如生地黄、玄参等。
2.湿热蕴肤
湿热之邪侵袭肌肤,郁久化热,致腠理闭塞,气血不能外达,故可见皮肤潮湿、瘙痒等症状。针对此病因,可采用清热利湿的方法来缓解症状,如龙胆泻肝汤等。
3.阴虚内热
阴虚内热是指体内阴液亏耗,导致阳气相对偏亢,出现虚火内扰的症状。此时由于体内津液不足,无法滋润皮肤,加之阴不制阳,虚火上炎,故而引起皮肤瘙痒。对于阴虚内热所致瘙痒,可选用滋阴降火的方剂进行调理,如知柏地黄丸等。
4.气血凝滞
气血凝滞指气血运行不畅,以致血液瘀阻于经络之中,使气血不能正常营养肌肤,进而诱发瘙痒。针对气血凝滞引起的瘙痒,可通过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如桃红四物汤等。
5.冲任不调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冲任不调多由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冲任二脉的功能状态,从而引发皮肤瘙痒。若冲任不调是瘙痒的原因,则需通过补益肝肾、调理冲任来改善症状,可用当归生姜羊肉汤等方剂进行调理。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以减少症状的发生。建议定期进行皮肤科体检,包括血液检查、尿常规以及粪便常规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66
2024-03-12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