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精神病一直颤抖怎么回事

李红冬 综合内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精神病患者出现一直颤抖的情况可能与精神运动性兴奋、焦虑症、躁狂发作、帕金森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有关。这些病因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进而引起肌肉痉挛或震颤。建议立即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精神运动性兴奋
当患者处于急性精神病状态时,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导致神经元过度放电,引起肌肉收缩和颤抖。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考虑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如氯丙嗪、硫必利等。
2.焦虑症
焦虑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持续处于紧张状态,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出现心悸、颤抖等症状。对于焦虑症引起的颤抖,可遵医嘱服用苯二氮卓类安眠药进行缓解,比如、阿普唑仑等。
3.躁狂发作
躁狂发作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此时大脑内神经递质失衡,特别是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水平升高,使情绪高涨并伴有生理上的变化,包括心率加快和肌肉紧张。针对躁狂发作,可遵从医生的意见给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例如奥氮平、喹硫平等。
4.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由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量丧失,导致纹状体内的多巴胺浓度显著降低,造成肢体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临床特征。帕金森病的治疗通常需要通过药物来改善症状,如左旋多巴、金刚烷胺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应由专业医师指导。
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甲状腺激素产生过多所致的内分泌疾病,会引起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进而诱发心慌、手抖等症状。治疗甲亢常用的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有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调整用药需依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建议定期监测心理状况,以早期发现异常行为模式。必要时,可进行脑电图、磁共振成像等检查,以便评估大脑活动和结构是否正常。
66
2024-01-28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