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吃什么容易得精神病

李红冬 综合内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食用高糖食品、咖啡因饮料、加工肉、红肉、腌制食品等可能会增加患精神疾病的风险,但食物本身并不能直接导致精神病,精神疾病的病因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遗传、环境等。
1.高糖食品
高糖食品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影响大脑神经递质的合成和代谢,从而增加患精神疾病的风险。长期摄入过多的糖分会导致体重增加、脂肪堆积,进而诱发肥胖症、糖尿病等慢性病,这些都与精神障碍的发生有关。
2.咖啡因饮料
咖啡因饮料中的咖啡因具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作用,过量摄入会引起失眠、焦虑等症状,长期下来会增加罹患精神疾病的概率。咖啡因可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引起头痛、胸闷等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等现象。
3.加工肉
加工肉中可能含有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长期大量摄入可能会增加患上抑郁症或其他心理疾病的可能性。经常食用加工肉还可能引发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肠癌等,进一步加重精神压力。
4.红肉
红肉中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过多摄入会导致血脂异常,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而心血管疾病与某些类型的精神分裂症存在关联。此外,红肉中的铁元素也会影响脑部功能,导致认知能力下降等问题发生。
5.腌制食品
腌制食品中含有大量的钠离子,过量摄入会导致体内水分潴留,引起水肿、高血压等不良反应,进而诱发或加重精神类疾病。长期食用腌制食品还会增加肾脏负担,损害肾功能,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饮食调整是预防精神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建议均衡饮食,避免过度依赖某种食物。同时,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也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若患者出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等情况,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以便早期发现并干预相关问题。
66
2024-04-09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