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尿道损伤
尿道损伤导致黏膜破损、出血和肿胀,使细菌易于侵入并引起感染。轻度尿道损伤可通过休息和保持局部清洁缓解,重度则需手术修复。
2.尿道异物
异物刺激可导致尿道炎症反应,增加细菌附着和繁殖的机会,从而诱发感染。取出异物是解决此类感染的关键所在。对于小型异物,可以尝试使用镊子轻轻夹取;较大者可能需要医生用钳子移除。
3.尿道梗阻
尿道梗阻使得尿液排出不畅,滞留尿液中的细菌滋生,进而引发感染。解除梗阻是首要任务,如采用膀胱造口术等方法来减轻压力。
4.尿道结石
尿道结石可能导致排尿困难,当结石移动时会引起尿道黏膜损伤,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从而诱发感染。一般较小的结石可以通过大量饮水和服用利尿剂促进其自然排出,较大的则需考虑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
5.尿道炎
尿道炎由淋球菌、非淋球菌等病原体感染所致,这些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尿道,导致尿道黏膜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充血水肿、渗出增多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比如头孢曲松钠、盐酸多西环素等药物。
建议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特别是有尿道狭窄风险因素的人群。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