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尿频
由于盆底肌肉和韧带松弛导致尿道下移,膀胱底部受到刺激而频繁收缩,进而出现尿频的现象。尿频主要表现在白天或夜间出现多次排尿的情况,且排尿量较少。
2.尿急
当尿道下垂时,会对膀胱造成压迫,使膀胱容量减小,从而引发尿急的症状。尿急通常伴随着强烈的排尿欲望,甚至可能无法控制。
3.尿失禁
尿道下垂可能会导致尿道括约肌功能减弱或者失去张力,使得尿液不自主地流出体外。尿失禁表现为在咳嗽、打喷嚏或站立等活动时,尿液会意外地从阴道漏出。
4.排尿困难
尿道下垂会导致尿道口位置改变,增加排尿阻力,引起排尿困难。这种症状表现为排尿时需要用力或花费较长时间才能将尿液排出。
5.尿液滴沥
尿道下垂可能导致尿液不能完全排空,残留在尿道内形成滴沥现象。患者在排尿结束后仍会有少量尿液持续滴落,有时可持续数分钟。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尿常规、超声波检查等以评估泌尿系统的状况。治疗措施可能包括盆底肌肉锻炼、药物治疗如抗胆碱药或β3-肾上腺素能激动剂,以及手术矫正尿道的位置。患者平时应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还要注意营养均衡,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