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染性发热
由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入机体,在体内繁殖并产生内源性致热因子,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发热。针对感染性发热,可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病毒感染,则需遵医嘱服用利巴韦林颗粒、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2.干槽症
干槽症是发生在拔牙窝内的软硬组织急性炎症反应,由局部感染引起,会导致口腔疼痛和不适感,进而出现低烧的情况。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过氧化氢溶液等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3.术后吸收热
术后吸收热是指手术切口或其他创伤引起的炎症反应,这些炎症细胞会释放内源性致热因子,从而导致体温升高。术后吸收热通常为轻度发热,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如果持续高热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4.败血症
败血症是由各种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感染,当致病菌产生的毒素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时,会引起发热的症状发生。患者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配合医生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钠、亚胺培南西拉司丁钠等。
建议密切监测体温变化,若持续低烧不退,应考虑前往医院进一步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以排除感染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