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为什么拔牙前不查血

李红冬 综合内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拔牙前不查血是为了防止因血液凝固异常导致的出血风险。如果患者存在血友病、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肝病、白血病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凝固异常的情况,此时查血有助于评估出血风险,确保手术安全。
1.血友病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缺乏,使机体轻微损伤后容易发生出血不止。患者凝血时间延长,易出现自发性出血。对于血友病患者,医生通常会在手术前进行凝血功能检测以评估其出血风险,必要时给予替代治疗如输注凝血因子。
2.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是指凝血过程中的任何一步出现问题,包括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功能异常等,会导致出血倾向。这可能导致术后出血加重,增加感染风险。针对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术前应完善凝血功能相关检查,如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3.严重肝病
严重肝病患者的肝脏可能无法正常合成凝血因子,导致凝血功能受损。此时如果进行拔牙操作,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出血反应。对于存在严重肝病的患者,在拔牙之前需要先稳定病情,可以遵医嘱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醋酸可的松注射液等药物改善病情。
4.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有大量白血病细胞无控制地增生,正常造血受抑制,并广泛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由于白血病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正常的白细胞数量减少,同时伴有血小板减少,从而影响凝血功能。对于患有白血病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片、达沙替尼片等靶向药物进行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行拔牙。
5.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血小板,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下降。此时进行拔牙手术,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出血反应。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确认血小板水平是否正常,若低于正常范围,则不宜进行拔牙手术。
建议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特别是有家族史的人群,以及有凝血功能异常者。适当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友病筛查、凝血功能测试和血小板计数等。
66
2024-01-30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