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支架内再狭窄
支架内再狭窄是由于血管壁上的新生内膜过度增生导致管腔再次狭窄的情况。当狭窄程度超过一定阈值时,会影响血液供应,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患者需要定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再狭窄的发生,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2.支架内血栓形成
支架内血栓形成是指在植入冠状动脉支架后,由于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血小板活化,导致血栓在支架内部形成,从而引起血管阻塞的现象。这会导致心肌缺血,严重时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对于存在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如华法林、达比加群酯等。
3.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其特征为动脉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同时粥样斑块形成。病变使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当狭窄程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作用,进而影响到牙齿周围的软组织。针对动脉硬化患者的口腔保健,应强调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减少吸烟和饮酒,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4.凝血功能异常
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术后出血不止,增加手术难度和风险。术前需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必要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或补充凝血因子。
5.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瓣膜内膜炎症,此时身体处于免疫应激状态,易出现发热、疲劳等症状。如果在此期间进行有创操作,可能增加感染扩散的风险。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感染迹象。
建议定期复查,包括超声心动图和血脂水平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避免不必要的口腔手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