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热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的内膜炎症,这些病原体在心内膜处繁殖时会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炎症反应,导致体温升高。此外,由于感染可能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和代谢率加快,也会引起发热。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发热通常为不规则热,即体温波动较大,在38℃-40℃之间。
2.心脏杂音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心脏瓣膜上可能形成赘生物,赘生物的存在干扰了血液流动,使得心脏瓣膜出现狭窄或关闭不全的情况,从而产生杂音。心脏杂音通常出现在心脏瓣膜附近,如二尖瓣、主动脉瓣等位置。
3.脾肿大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导致脾脏周围的小血管栓塞,进而引发脾脏充血和水肿,使脾脏体积增大。另外,脾脏作为人体的免疫器官之一,其功能亢进也可能会促进脾脏的增生肥大。脾肿大的程度因人而异,轻者仅有左上腹不适,重者则可能出现食管受压等症状。
4.血尿
当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存在菌栓栓塞肾动脉时,会导致肾组织缺血、坏死,进而诱发血尿的发生。血尿通常表现为尿液颜色改变,严重时可呈粉红色或洗肉水样。
5.头痛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由于炎症因子的作用下,颅内血管收缩舒张功能障碍,脑部供血不足,会引起头痛的症状发生。头痛一般位于额头或两侧太阳穴区域,有时可放射至枕部。
针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可以进行超声心动图、血培养以及X线检查来确认病情。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有青霉素、头孢曲松钠等。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物品,以减少细菌传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