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动静脉瘘是怎么形成的

李常月 普外科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动静脉瘘的形成可能因先天性血管畸形、创伤、动脉硬化、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液凝固障碍等病因引起,需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患者应尽快就医以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1.先天性血管畸形
先天性血管畸形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结构异常所致,在某些部位形成动静脉直接交通。这导致了动静脉之间没有正常的毛细血管床,从而引发了动静脉瘘。对于先天性血管畸形引起的动静脉瘘,常采用经皮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如弹簧圈栓塞、液体栓塞剂等。
2.创伤
外伤可能导致局部血管壁损伤,使动静脉之间的血流通道扩大,进而形成动静脉瘘。创伤引起的动静脉瘘通常伴有疼痛、肿胀和皮肤颜色改变等症状。对于创伤后形成的动静脉瘘,需要及时手术修复受损的血管,如动静脉瘘修补术。
3.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时,病变处的动脉壁变薄,容易破裂,导致动静脉之间形成异常通路。动脉硬化引起的动静脉瘘可引起肢体远端缺血、水肿等症状。对于由动脉硬化引起的动静脉瘘,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
4.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细菌通过受损的心脏瓣膜进入血液循环并黏附在附近的大血管壁上,逐渐侵蚀周围组织,导致动静脉瘘的发生。心内膜炎导致的动静脉瘘可能伴随发热、贫血、关节痛等症状。针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动静脉瘘,抗生素治疗是主要手段,常用药物包括青霉素G、头孢曲松钠等。
5.血液凝固障碍
血液凝固障碍是指机体凝血功能出现异常,此时微血管出血无法有效止住,可能会累及大血管而形成动静脉瘘。凝血障碍引起的动静脉瘘可见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如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症等。对于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的动静脉瘘,需要补充相应的凝血因子或维生素以纠正凝血障碍,例如新鲜冷冻血浆、维生素K注射液等。
建议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成像等相关检查监测病情变化。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影响病情恢复。
66
2024-02-03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