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针灸晕针的症状及处理方法

李红冬 综合内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针灸晕针的症状及处理方法包括放松训练、调整体位、按压穴位、补充水分、调整针刺手法。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放松训练
通过深呼吸、冥想或其他放松技巧来缓解紧张情绪,通常在针灸过程中进行。此措施有助于减少因肌肉紧张导致的晕针风险,因为紧张会加剧身体对针刺的反应。
2.调整体位
改变患者的身体姿势,如从平卧改为半卧位或直立位,以改善血液循环和头部供血。体位变化有利于促进血液回流至大脑,从而减轻晕针时发生的脑缺氧状态。
3.按压穴位
选择特定穴位进行按摩或按压,如合谷穴、内关穴等,以刺激神经系统和平衡机体功能。这些穴位与调节气血、安抚神经有关,能辅助缓解晕针引起的不适感。
4.补充水分
若晕针后出现虚脱症状,则需及时补充水分,可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适当饮水能够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晕针后可能出现的低血压、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5.调整针刺手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针刺手法,如减小进针深度、缩短留针时间等。调整针刺手法旨在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和不适,从而减少晕针的风险。
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避免空气不流通而引起头晕。同时告知患者不要过度紧张,积极配合医生操作,以免加重晕针症状。
66
2024-04-09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