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非甾体抗炎药副作用机制

任正新 全科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来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进而导致胃肠道黏膜损伤、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诱发哮喘以及出血倾向等副作用。
1.胃肠道黏膜损伤
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导致黏膜防御机制减弱。容易引起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严重时可引发消化道溃疡和出血。
2.肝功能损害
该类药物主要经肝脏代谢,长期服用会加重肝脏负担,导致肝细胞受损。可能出现转氨酶升高、黄疸等症状,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肝硬化或急性肝衰竭。
3.肾功能损害
肾脏是非甾体抗炎药的主要排泄器官,过量使用会导致肾小管损伤和间质纤维化。患者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腰痛等不适症状,长时间未改善可能发展为慢性肾病。
4.诱发哮喘
某些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支气管扩张作用,但同时也会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增加哮喘发作的风险。哮喘患者服用后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加剧等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会引起急性哮喘发作。
5.出血倾向
非甾体抗炎药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从而增加出血风险。对于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易发生皮下瘀斑、呕血、咯血等现象,需及时处理以避免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
建议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特别是对有既往肝肾疾病史的患者。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66
2024-01-16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